1月8日,杜鹏在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汇爱回廊。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冬日的下午,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汇爱大厦的办公楼里。杜鹏坐在轮椅上欣赏着墙上的掐丝工艺画,这是残友们全新制作的文创作品。1月8日,杜鹏正在欣赏残友们制作的绒线花作品。
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尤其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主任医师高红艳日前走进松江区融媒体中心《健康智慧屋》直播间,围绕脊髓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及方法等方面普及相关知识。
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每年的9月5日是国际脊髓损伤日,这是全世界各国脊髓损伤者共同庆祝的节日,该节日呼吁积极行动加速脊髓损伤者平等融入社会。“这个节日设立的初衷,是鼓励脊髓损伤患者接受身体上的障碍,但并没有放弃自己反而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幸福的生活。
9月5日是“国际脊髓损伤日”。《中国脊髓损伤者生活质量及疾病负担调研报告2023版》(以下简称“调研报告”)显示,根据既往研究数据,中国现存脊髓损伤患者374万,每年新增脊髓损伤患者约9万人。中国脊髓损伤患者数量激增,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和医疗问题。
在手术中植入人工脊髓系统,通过智能优化调控与针对性康复训练,帮助截瘫患者逐步恢复自主运动功能,实现自主站立、手持助行架自主行走…近日,一名因车祸截瘫的患者,正在清华大学研发团队的帮助下一步一步重拾行走。
9月5日 国际脊髓损伤日Access to SCI ServicesA life less complicated每年9月5日是国际脊髓损伤日,今年的主题聚焦“脊髓损伤服务的可及性——让生活更轻松”,呼吁社会各界携手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残疾群体的了解,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助人的技巧和能力,帮助脊髓损伤患者从医院到社区的顺利过渡,致力志愿服务促进残疾群体的进一步社会融合,在国际残疾人日和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12月1日上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社工部、脊柱外科携手普陀区肢残人协会、上海壹方社会服务事业发展中心在同济宝隆健康广场开展“助人无障碍残健共融合助力脊髓损伤患者走出家门——迎12·3国际残疾人日&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