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是隋唐开始的财税收入大省,尤其在宋、明、清三个朝代最为突出。准确地说,从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引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开始,四川历经数代人发展,逐渐演变成了“鱼米之乡”和战略大后方。
接下来,我就大家感兴趣而又存在理解分歧的几个问题,提出我的观点,一己之见,仅供大家参考。元代的湖广包括两广在内,涵盖当今湖南湖北、广西、海南等地方,但明代把两广划出,但仍用旧名:湖广全称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指的是当今湖北湖南,不包括“两广”。
人们常说“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一历史上长江流域的移民浪潮有何渊源?日前,“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四省一市家谱文化展”在武汉揭幕,展出鄂湘赣川渝五省份收藏的重要家谱展品,呈现了长江流域的家谱文化与迁徙记忆。观众在参观“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四省一市家谱文化展”。
这句古老的民谚,道尽了四川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与沧桑。而在明末清初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里,一场规模宏大的移民潮——“湖广填四川”,如同一股强劲的洪流,彻底改写了巴蜀大地的命运,深刻影响了这片土地此后数百年的发展轨迹。
会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雕梁画栋、磨砖对缝青水墙的建筑群。它是湖南、湖北两省旅京人士为联络乡谊而创建的同乡会馆,主要用于同乡寄寓或届时聚会,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北京仅存的建有戏楼的著名会馆之一,也是按原有格局修复并对外开放的第一所会馆。
来源:【湖南日报】原载于2024年11月25日《湖南日报》8版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文泱“湖南”何时成为“湖南省”?“三湘”究竟是哪“三湘”?“八百里洞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湖南人为何称呼江西人“老表”?“湖南熟,天下足”竟是清朝乾隆皇帝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