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力的击掌—— 班主任早早等候为学生鼓劲记者张雅婷报道:“加油!”今天早上,来自湛江二中崇文实验学校理科(4)班的班主任刘老师拿着一叠准考证,在市二中开发区考场外等候学生。“我怕学生忘记带准考证,所以拿齐65张准考证,早早来考场外面等候 。
一家人的高考纪事张炎琴 又是一年高考时。一群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赶赴考场,穿着旗袍的母亲们静静在校门外守候,这熟悉而又令人感慨的场景唤起了我们家三代人的高考回忆。 我父亲参加高考那年,爷爷奶奶都有农活,没法去送考,家里离考场很远,交通不方便,父亲只能步行前往。
这是广州一位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家长和我分享的关于他孩子一天的生物钟:奶奶五点半起床做早餐,六点孩子被叫醒起床洗漱,妈妈准备衣服和书包,爸爸7:10送去学校,奶奶买菜做饭,孩子中午回家吃饭,照顾孩子午睡,下午送去学校,3:20放学,马不停蹄各种辅导班,回家晚餐后,做堆积如山的作业,爸爸负责陪着完成语文和数学,妈妈负责陪着完成英语,夜里11点半乃至12点才能搞定作业。
又到一年高考时。7月7日,推迟了一个月的高考终于来到,早上6点左右,《老年日报》记者兵分四路走访部分考点。一些老人也到考场外为孙辈助威、加油,他们既兴奋又紧张,有几位老人都表示,为了今天给儿孙加油,他们几乎一夜未眠。
图说:市西中学考点外,家长为孩子送考打气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摄在市西中学考点外巧遇两位爷爷。打开话匣子的老人,对高考还蛮“神往”的呢!69岁的倪建家早上6点钟就从南翔出发了,转了两辆公交车,来到了市西中学考点外,说是要到市区来看热闹。
原文如下:2018年是孙女高考日,在儿子的要求下,我俩2017年暂别自己的小家,搬到了儿子家,照顾孙女衣食住行一年多,早上我要5点起床,做好早餐等孙女起床吃饭,晚上实验中学下了晚自习回到家就十点多了,做完作业常常是12点多,一年的每天周而复始,做饭、洗衣、买菜,忙得也是不亦乐乎!
由于疫情,今年的高考推迟了一个月,而作出高考提前到六月的决定,恰恰是十七年前SARS影响我们生活的2003年。现在回头看,高考提前一个月是太正确的一个决定了,不仅因为六月初天气相对凉爽,更因为绝大部分地区还没进入主汛期,灾情对考生的影响也相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