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为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制定了《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
很多人对非遗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很碎片的状态,我们看到周边很多手艺、产品都说是非遗,这里跟大家介绍下什么是非遗。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十大门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于9月1日施行,其中最大亮点是打破非遗传承人“终身制”。对此,光明日报评论称:“为了“传承好老祖宗的技艺”,一些非遗传承人一“钻”就是几十年、一守就是一辈子、一干就是几代人。
本报讯(记者赵婷婷)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日前起草发布了《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拟规定,仅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员不得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将严格按认定标准开展推荐认定,关注代表性传承人技能艺能、传承实践相关情况等,重视部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空缺、队伍老化等问题,着力加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梯队建设。
关于非遗传承人,有一组概念可能是很多人所忽视的——“传承人”与“代表性传承人”。到福建泉州体验蟳埔女习俗“簪花围”,去江西景德镇亲手做一件瓷器,走进戏院茶楼赏一出昆曲、评弹……近年来,非遗热持续升温,不少年轻人将非遗作为旅游必备的体验项目;还有不少人投身其中,成为非遗传承人。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日前印发了《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提出:市级非遗传承人不得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从事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员不可申报市级非遗传承人,无故不履行义务或累计两次评估不合格等情况下可取消其传承人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