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文互联网上不断出现一些否定汉族历史传承的言论。例如说,汉族的族群概念是近代才形成的、汉人的称呼也是近代才开始的。这是极其荒谬的言论,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文明史,否定中国主体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就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
各位观众老爷喜欢本文请多多点赞,关注朝羲不迷路!引言:华夏儿女、中华子女等这些均是的别称,他们每个的起源,都蕴含着一段深远的史实和经历。而我们也曾被广泛称为“汉人”,“唐人”等,汉人的称呼保留至今,用作汉族人的特指,而唐人街在海外非常之多,也是老外对中国人的一种称呼。
众所周知,汉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自汉朝建立以来,这个称呼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春秋战国时期,每一个国家的人都以各国的名称为基础,比如齐人、楚人与赵人等,他们分布于各个地带,活于黄河中下游,没有统一的称呼。
在中国历史上,汉朝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时期,对中国人民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汉朝统一中国,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奠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石。然而,我们常常忽视了一个事实:在汉朝之前,中国人民有一个非常霸气的称谓,即中华民族的起源称谓。
听着那熟悉的旋律,“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歌声总能让我们心头暖洋洋。在这片大地上,五十六个民族一起拼凑出了我们民族灿烂的画卷,古老的文明故事也仿佛就在耳边响起。在这么多种文化中,汉族作为人数最多的民族,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
文/万物君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道,“为何《封神》电影使用了那么多非汉族演员?”乌尔善回答说,“为什么不用汉族的演员,汉族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元代以后才有汉族这个民族称呼。之前大家自称周人、秦人,因为民族的形成是时间形成的。”应该说,乌尔善答非所问,没有回答主持人的提问。
如果我们把《史记》、《汉书》所有带“汉”的字句找出来,就会发现,“汉”只指“汉国”。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韩景春、李毅夫两位的研究,最早使用“汉族”一词的是黄遵宪,是在1903年的《驳革命书》中:“倡类族者,不愿汉族,鲜卑族,蒙古族之杂居共治,转不免受治于条顿民族,斯拉夫民族,拉丁民族之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