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物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在这“山舞银蛇”的季节里,将要迎来“乙巳”新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是十二生肖之一,人们常常称之为“小龙”,象征着智慧、敏锐、神秘、灵性、吉祥、神圣、幸福和长寿。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江华1月30日是大年初二,在海南省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场馆里,一片喜庆祥和的景象。品文物之韵、听新年礼乐、看年味民俗……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为这个春节增添了“文化味”。
■ 刘亭亭近日,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的龙泉宝剑博物馆(新馆)开馆。龙泉剑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该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宝剑、刀剑为主题的博物馆。在冷兵器盛行的春秋战国,除却弓弩,战力最强的武器要数吴越铜剑。现藏于海南省博物馆的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即吴越铜剑的代表作之一。
在海南除了声名远扬的省博物馆、南海博物馆,那些别具一格的小众博物馆,正静静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它们隐匿于闹市、乡村或校园中以独特的馆藏、新奇的主题展现着别样的文化魅力成为小众爱好者的宝藏打卡地彰显着这座海岛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元魅力↓↓↓↓细赏种子:探寻生命初始的奥秘定安九所种子博物馆
南海网记者 陈望海南省博物馆新年大展“譬若天工——中国古代文物中的科技奥秘”于1月17日开幕,展览汇集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等19家文博单位的精品文物145件/套,展览精选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建筑、纺织多个类目,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深邃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4月1日消息(记者 丁文文)清明小长假临近,想好去哪儿玩了吗?海南独特的岛屿文化、海洋文化,使得海南不同主题的博物馆成为了解海南历史人文和海洋文化旅游的“打卡地”。清明假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博物馆之旅吧!海南省博物馆。
■ 贾宾中国印章的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印章了。已出土的古代印章中,蛇钮印造型奇特、数量稀少,且多为西汉印。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滇王之印、海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朱庐执刲”银印,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两枚。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铸剑文化的最高峰那时候有身份的“霸总”都要佩剑是妥妥的扮酷单品本期《重生吧,文物》带你认识其中一把“霸总”的剑它是海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越王亓(qí)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重生自述几千年后的“家人们”好,我是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
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举办,蛇年灯会灯彩展示活动在四川自贡启动,蛇年书画展在上海交通大学开幕,2025乙巳蛇年即将到来,一系列与蛇有关的文化活动如约而至。本期《海南周刊》封面聚焦“蛇蕴雅意”,敬请关注!
作者方波海南省博物馆所藏的一尊宋代青白釉花口凤首壶,口径约为6—7.3厘米,足径10.4厘米,高40厘米,壶身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白中泛青,类似青白玉般效果。壶口为四瓣花形,象征凤冠,颈部装饰呈凤首状,长颈渐宽,丰肩圆腹,凤首后部呈钩状,恰似一束长羽。宋代青白釉花口凤首壶。
9月15日,2024年全国科普日拉开帷幕,活动将持续到9月25日。火星探秘、地质遗迹、海洋文明、蔬果采摘……收好这份海南科普场馆路线,寓教于游,带你解锁TA们的名片,一起收获知识与快乐。快来安排上吧!海南省博物馆是海南省综合型现代化博物馆,2012年申报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中新社海口12月5日电 题:海南伊斯兰教徒墓碑见证海上丝路繁盛——专访海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贾宾中新社记者 符宇群海南省博物馆两方唐伊斯兰教徒珊瑚石墓碑今年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这两方珊瑚石墓碑来自海南陵水、三亚沿海一带的伊斯兰古墓葬群。
南海网1月5日消息(记者 王小畅 通讯员 黄文燕)5日上午,海南省邮政分公司联合海南省博物馆举办《乙巳年》特种邮票首发式活动。仪式现场。通讯员供图《乙巳年》特种邮票1套2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蛇呈丰稔、福纳百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