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查谱的各位,对时间应该是相当敏感的。而在有些家谱的记载中,先祖的年代与辈分却时有失考。结合阿族的经验和来自富察家族研究者的一些考证经历,今天跟大家聊聊,如何将家谱中所及的先祖年代和辈分推算得更准确。
今天我们要讲关于“祖宗祭祀”的问题,也就是讨论“祖宗”这个概念的由来。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呢,因为只有了解“祖宗”一词的意思,才能了解我们文化的根,知道宗族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对于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祀”和“战争”。
我们中国人敬爱祖先,疼爱子女,特别是祖先崇拜,历代已成风俗。年节率众子孙祭祖,各地已是定例。对祖先不敬,为国人所不能容忍,传承祖先的血脉,作为任务已溶进每个国人的基因里。正因为敬祖的神圣感,所以国骂祖宗十八代是很伤人的。什么是上下十八代呢,来了解一下。
辈分,是指在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在中国,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自己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构成了“九族”,也就是三字经里说的“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这九个层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亲属系统。
作者:曹建墩、高小伟(分别系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人名是西周青铜器断代研究中的重要因素,经过郭沫若、唐兰等前辈学者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人名系联法”,即利用人名之间的关系来推论其他器物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