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正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对中国春节的文化认可,这是中华文化精彩世界的扬帆启航。
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12月4日,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来源:三秦都市报】皮影作品“灵蛇献瑞”。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卓越魅力与深远影响力,更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与崭新契机。
西周时期虘爵珍宝赏析春节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人类共同价值。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会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春节历史悠久,传说兴起于虞舜时期年头岁尾的“腊祭”或祭神祭祖活动。
要闻党建政务人事原创文旅融媒视频理论法治财经舆情健康教育乡村振兴白鹿科技陕西网自律承诺书陕西省情陕西地市: 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杨凌|韩城|西咸 热点推荐 1【改变2024:“家门口”的新发现】“梦想小屋” 让困...
西部网讯(记者 敬泽昊)乙巳蛇年春节,是成功申遗后的中国人欢度的第一个春节。在古人眼中,蛇以其蜿蜒灵动的身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繁衍,不仅是十二生肖中的一员,还出现在许多文物之上。作为展示西安千年建都历史的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就收藏着许多和蛇有关的文物。
近日,西安再度启动“西安年·最中国”这一城市级文旅品牌。从2018年叫响“西安年·最中国”这一品牌,“西安年”热度持续,“西安年”为什么不一样?它的流量密码是什么?“西安年·最中国”让西安一次次成为“顶流”目的地2018年春节,西安首次推出“西安年·最中国”节庆品牌活动。
“蛇俑还挺可爱的”“这瓶子的颜色搭配真是绝了”……春节假期,中国国家博物馆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人头攒动。各类寓意吉祥的文物与空间布景形成呼应,观众或细赏文物、或驻足拍照,共同庆贺“四海一堂春”。观众正在参观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西安城墙永宁门东侧城门,新春联已悄然挂上。西部网讯(记者 苏静萌)随着新春的脚步渐近,1月22日,记者从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获悉,西安城墙安远门、长乐门、安定门、含光门、中山门等16座城门24副春联均已悬挂完成。
春节即将到来,非遗文化游成为今年热点。1月16日,木鸟民宿发布《2025春节民宿预订趋势报告》,报告显示热门城市春节订单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2%。作为“申遗成功”的首个春节假期,西安、泉州、汕头等非遗文化游目的地民宿订单增长较快。
1月30日大年初二,在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三楼中厅“巳蛇迎春 书悦非遗”的展区中记者看到,这里展示了陕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省图地方文献资源,结合春节申遗成功契机,以春节为文化纽带,深入探寻陕西非遗文化的宝藏,开启一场文化之旅,让市民感受非遗文化的蓬勃生命力,迎接新春的希望与
1月29日,华清宫景区内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随着中国“春节”申遗成功,今年的蛇年春节“非遗味儿”更浓。华清宫以“盛唐国潮,⺒⺒如意”为主题,隆重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灵蛇春节主题文化活动,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献上了一场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盛宴。
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保障春节市场供应、促进节日消费有关情况。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表示,当前,过旅游年、过文化年已经成为新的年俗。2025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放假调休增至8天,群众出游热情更高,文化旅游等消费需求将集中释放。
西部网讯 (记者 贺桐)随着中国“春节”申遗成功,蛇年春节“非遗味儿”愈发浓郁。在陕西西安,华清宫景区以“盛唐国潮,巳巳如意”为主题,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新春非遗文化活动,为游客打造一个沉浸式的非遗文化体验之旅。
央广网北京1月16日消息(记者夏青)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报道,北京丰台站,放寒假的马舒正在通过安检。这次回家过年,她打算跟家里人来一趟古都游。马舒准备过年去西安代表了许多人的想法。近年来,古都游、非遗体验游越来越受到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