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弥远和杨皇后伪造宋宁宗御批杀了韩侂胄,把韩侂胄的头颅送到金国乞和,恢复秦桧的爵位和谥号忠献。“金人欲多岁币之数,而吾亦曰可增;金人欲得奸人之首,而吾亦曰可与;至于往来之称谓、犒军之金帛,根括归朝流徙之民,承命惟谨,曾无留难。”
权力是有着致命吸引力的毒药,对于帝王而言,大权独揽的独裁才是最合心意的,然而人力有时而穷,朝政事务繁多,终究不能事必躬亲,于是大臣、宰相便应运而生,他们是为君权服务的,然而终归是来分权的,因此君权与相权从来都是此消彼长你进我退的,不可避免会诞生一些强势的权臣,他们轻则把持朝政架空皇帝,甚至任意废立皇帝,乃至于改朝换代。
南宋绍定六年,权倾朝野的权相史弥远病逝,南宋朝野给他定的谥号是“忠献”,和秦桧一模一样。小人恃智巧,君子恃天理、人心之正,而天与人又有时而不然,桧十九年、弥远二十六年而衍七十日,光九月,君子之难取必于天如此。
皇帝需要层级化去治理自己的天下,那么在皇帝这个老大下面就会有老二的存在,一旦老二权力过大,老大就成了摆设,同时,老大如果想削老二的权,老二肯定是不愿意的,二者之间因此很难和谐共处,这也是为何很少有家族频繁出宰相的原因,想想也是,比如说甲家族出1个宰相加上乙家族出1个宰相,肯定没有甲家族出2个宰相的风险大。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由文臣书写的,很多时候,和文臣集团对立的就是昏君和奸臣!在明朝生死存亡之际,东林们却只顾争权夺利,在李自成和满清入主北京城的时候,东林学派投降的“忠臣”可谓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