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读到“见得真味”,略举一两个有趣的例子。13世纪中叶,华北有一个名叫刘德渊的读书人,某夜与另一个读书人“对榻学馆”。半夜三更,他突然起床,把同屋者摇醒,说:“我对诸葛亮的言论忽然产生一种不同看法,可惜未能与他生在同时代,否则一定要当面向他请教。
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这句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一出口,大家就知道要介绍的人物是谁了。三国是一个动乱的时代,苦难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无数的英雄豪杰,为了国家的统一,付出了自己的毕生的聪明才智。而曹操却是这个时代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一个人物。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
【原创作品】作者 李旭光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又作《自明本志令》或《述志令》,写于建安十五年(210年),这篇写给属下,带有自传、自述性质的令文,是借退还(辞让)所受封邑的三个县、两万户之名(占封邑三万户的三分之二),表达自己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和政治抱负的重要文献,是研究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作者:【三国】曹操孤[1]始举孝廉[2],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3],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4],始除残去秽[5],平心选举[6],违忤诸常侍[7]。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8],故以病还。
有人说曹操名为丞相实为汉贼,但终曹操一生,他到死都没有称帝。一直到曹丕,才逼汉献帝退位。曹操如此雄才,难道只是想为天下百姓做好事?有人说曹操是汉贼。曹操嗤之以鼻,说天下要没他曹操,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