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宣传好民法典,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河南省普法办联合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在2020年《民法典百问百答》的基础上,今年推出了《“典”亮生活你我他》系列节目,节目通过案例为您生动解读民法典知识。
跟父姓还是跟母姓?众所周知,在绝大多数国家,小孩子通常会跟随父亲的姓氏。这一看似普通的习俗,其实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首先,父权制社会的影响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历史上,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姓氏的传承方式。儿子继承父亲的姓氏,可以保证姓氏的延续,也凸显了男性的主导地位。
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的权利。生活中,因姓名权产生的纠纷多种多样。他人冒用自己姓名怎么办?子女可以随母亲姓吗?9月12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三起典型案例,阐释法律对姓名权的规定与保护。
“我想给孩子改姓,可行吗?”近日,一位姓苟的“准爸爸”向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吐苦水”,因为自己的姓氏比较特殊,从小遇到了很多尴尬,带来了不少困扰。这位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即将出生,家人们也不想孩子再遭遇类似尴尬。
近日,一位姓苟的“准爸爸”向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询问,因为自己的姓氏比较特殊,从小遇到了很多尴尬。“我想给孩子改姓,可行吗?”贵阳市卫生健康局妇幼处回应,孩子出生后,若不随父姓或母姓,在医疗机构办理出生证时,填写第三姓氏申请表即可。
名字不只是一个符号,还要跟随着人的一生,在取名字这方面家长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在网帖中,网友讲述了自己名字的由来:“小时候妈妈取的名字,后来上体校打比赛身份证办不下来,就改了名字。现在户口本上也打不上了,就在后面手写的A之后盖了印章。这真的不是P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