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读《矛盾论》的时候,很是后怕,怕日本人学去,然后找到破解的办法。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读《毛选》的遍数越来越多,会发现《毛选》代表着阳谋的至高境界,毛主席所有的对策都是可以摊在明面上说的,他老人家永远都是这么坦坦荡荡,只有做到他老人家这样的境界,才能说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这样的话。
“诡”字道出了中国历史的狡诈,阴谋之事不绝于耳,此时阳谋孕育而生,“阳谋”是针对阴谋一词衍生出的相对立的词语。对比”阴谋“来”阳谋“似乎说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认为是光明正大权谋的手段,是计谋光明正大的对决,更能够体现策划者的手段,也是通过光明真大的削弱、打击对手,而让对手毫无办法。
阳谋是最高明的计谋,却给人毫无计谋之感。它随势而动,随情而发,你明知它有特定的目的,却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还会“心甘情愿”去做。其实,谈恋爱,育儿女,也是“阳谋”,只是太隐晦,太幽深了,常人根本意识不到。你品,你细品。“推恩令”就是经典的阳谋。
谋略,自古以来都是至高的政治军事手段,在国战之间,在处理政治上的疑难杂症之上,运用合理的谋略往往可以无往而不利。自古以来,真正强大的大略往往只是很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概括,比如朱元璋崛起阶段,“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仅九个字就奠定了霸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