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付满壶。那是1948年春天,一年之交才刚过半。自古以来,一年之际,春华秋实,万物生机勃勃,可谓是生生不息的时节。但在这沉重而又暗流汹涌的1948年,中国人民却正在兵家的辽沈大地上,书写着一段布满硝烟的战争佳话。这场战役,注定要铸就辉煌。
确实如此,打锦州是涉及到全国战略层面的大问题,解放战争前2年打得非常艰苦,豫东战役后,我军才发现自己有硬“刚”国军的实力,但真正在全国起决定意义的战役是辽沈战役,只要辽沈战役我军赢了,我们就有了大后方,大片解放区连成一线,那么,国军失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1948年,解放战争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在东北,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等人的指挥下,已经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想要彻底解放东北,将国民党军队彻底驱逐,就必须攻克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锦州。
在研究辽沈战役时,林彪不愿打锦州而想回师打长春,往往被军史界称之为其战略战术上的短视,林彪最终挨主席严批乃咎由自取。事实上,根据公开的档案史料,从林彪发出不愿打锦州改打长春这封电报,到主席两封电报严批林彪,再到林彪主动改变主意自我否定,最后到主席收回成命,这有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