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性别观念”越来越盛行的情况下,人们不再只是单纯的男女恋这么简单。但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人类的性取向,这点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有效的理论可以解释。有的人认为同性恋是“后天被带坏”导致的,有的人认为同性恋的性向是“先天就被决定的”,到底究竟是如何呢?
同先天同性恋者从心理上完全排斥异性不同,后天同性恋者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改善甚至改变既有性取向。这些同性恋者可以接受异性伴侣,但往往内心充满矛盾,这些心理矛盾恰恰是需要心理干预的地方。经过心理咨询,后天同性恋者完全有可能恢复正常的性取向,恢复正常的生活。
关于“同性恋人数似乎增多”的观察,实际上更多反映的是社会认知和接纳度的变化,而非其实际比例的剧增。近年来,法律层面的支持和公众教育的推广使得更多人敢于公开自己的性取向。个人能够更早意识到自身的情感倾向,不再将其视为异类或病态,勇于表达真实的自我。
另外,也有人在词语后方加上Q酷儿 / 疑性恋/性别存疑、I间性人、A无性恋者 / 无性别。还有大部分人认为,同性恋是天生基因的一种变异,并非环境影响所造成的,但在2022年一项调查中显示在503份数据调查中显示,同性恋成因所受后天生长环境社会影响频数为314,所占百分比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