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作为一种自称“极客”最初只是某种相当严重的蔑称,是主流文化贴给少数具有反主流言行的人的标签,意为“愚蠢”“疯狂”“怪胎”。当反主流文化的黑客们接过这一标签,并以他们的科技作品多次改变主流群体所理解的世界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方才意识到类似的疯狂之举背后的天才意味。
超越意义上的黑客简而言之,“极客”是一种自称,是人们对于自身卓越的追求;黑客则是来自于其他黑客的认可,其中还包括不小的技术门槛。诚然,沃兹一直在称自己为“极客”,很多人还乐于把乔布斯同样阐释成黑客或是“极客”的典范,可惜乔布斯本人却不这么看,他为自己选的标签是“嬉皮士”。
“只有在其他黑客称你为黑客时,你才算得上是一名黑客。”想一想每当说起“极客”时,首先映入你脑海的会是什么?是 Neo(《黑客帝国》), Sheldon(《生活大爆炸》) 这类炫酷的银幕形象,还是乔布斯、盖茨、扎克伯格这种成功的科技领袖?
近两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的数字化进程极大加速,用户网络消费习惯也已基本成型。目前,网络零售额已经超过社会总零售额的10%,并且这一比例还在继续加大。《极客网》总编辑朱飞认为,未来中国居民网络消费有望占到总消费的50%以上。
电脑极客就是一个为了使用电脑而使用电脑的人。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曾以一种极客式的幽默来“调侃”极客。Embrace Your Geekness Day 这一节日则鼓励每个人都“成为极客”(Embrace 可以理解为“拥抱、接受”)。
本周是《科技相对论》第一季的最后一期。这一期王自如来和大家谈谈心,说一说他身上最耀眼的标签——极客。两个月前 ZEALER+ 社区 发起投票,希望大家选出最后一集的内容。投票结果压倒性地指向了“极客”这个时常被挂在嘴边,却难以定性的标签。
文|杨涛社交产品的“大革命”山雨欲来,近期「瞬时社交」成为热点,TapTalk、MIRAGE、秒视、BOLT … 这些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应用浮出水面。从产品角度看,它们只是基于 Snapchat 的交互创新。
金融革命将会带来彻底的颠覆。不是说传统的金融机构不存在了,而是说,未来所有的金融产品都会被彻底重构。即便那些老牌的金融机构,如果不推出适应移动互联网的金融应用,也会死掉。产品成为未来金融领域致胜的关键,也将成为接下来竞争最激烈的地方。类似的产品,为何结果截然不同?
2021年6月16日,一加CEO刘作虎内部发文称:“在一加和OPPO核心管理团队的一致建议下,一加将成为OPPO旗下独立运营的品牌,并继续以不将就的品牌理念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科技产品。”一般提到公司合并,可能很多人第一感觉都认为是子公司经营不力,不得已而为之。
[核心提示] 从 1969 年人类首次成功登月到 1972 年最后一次登月,整整 40 年过去了,人类并没有将自己的脚印带到更远的地方。微博微信Twitter微信扫一扫,分享文章发表微博,邀请好友参加讨论。
还记得去年8月360公司在北京举行的奇酷手机发布会么?那场发布会上360公司推出了奇酷旗舰版和奇酷青春版两款产品,在11·11电商大战中这两款产品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成绩。半年时间过去,360终于再次更新了自己的产品线,推出了名为360手机奇酷旗舰极客版的新品。
因为大疆,零度的出现,我们能以千元的价格买到曾经售价上万的航拍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团队涌入市场,雷同的功能和外形已经不能再让消费者满意,仿佛价格是才是吸引消费者的唯一元素。因为操控无人机是一个技术活,容易受到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