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年为首。春节,也叫“过年”,距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为什么春节叫“过年”?古人在春节期间都吃什么,做什么?古人以天文物候作为“计年”时间变化的参照。《尔雅·释天》中有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岁指星行一次;祀指四时一终;年指锄禾一熟;载指物终更始。
第2章 无美食不狂欢 在清代,节日和美食密不可分,任何一场节日必然有相应的美食来应和。正如元旦新年里的瓜子果脯,除夕夜的饽饽,七夕节的巧果,中秋节的月饼,重阳节的菊花酒,腊八的腊八粥……我们总能在每一个节日中找到品味美食的理由。
巧果子,实际是一种面食,巧手妈妈们把小麦粉兑水掺合进鸡蛋、奶粉和白糖,揉合均匀后掐块儿嵌入木质模子里压平,对着面板一磕,蝉虫、喜字、花叶等等图案就体现在磕出的面块上了,然后上锅或烤箱烙烤,金黄喷香的巧果子瞬间令人垂涎。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郭闻西塘古镇新年 许志伟 摄01上面这张大图,来自一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摄影师。他曾经是杭州一名酷爱摄影的警察,刚开始时,寄情山水,也拍拍野生动物。有一年春节假期,他去安徽婺源拍白腿小隼。在山村歇脚时,无意间看到了当地热闹的过年景象。
在浙江绍兴,每一年的端午节,诸暨人有个习俗是吃炸麦花。炸麦花,是诸暨的传统特色产品,更是诸暨人在端午前后喜欢做的一道美食,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一聚,和面粉、擀面饼,一煎一翻一炸,根据各自口味加上鸡蛋或蜂蜜,既香又脆,兼具营养的炸麦花就出锅了。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首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著名诗篇是汉代作品《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