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谭药师,很多人习惯的认为服药后,应该多喝点水,把药片顺利送下去,其实这个观点是片面的,不同的药品对喝水的要求也不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注意这些小细节,喝错了水,不仅影响了药效的发挥,有一些情况对身体也有伤害,今天谭药师跟大家好好聊聊吃药后,该怎么喝水。
服药的方法,每个人各不相同:有的人喜欢用凉水,有的人喜欢用热水,有的人喜欢多喝水,还有的人甚至不喝水就能将药片咽下。不过,药师想告诉大家,服药喝多少水不能以个人喜好而自行决定。因为服用的药物不同,所需要的水量也有所不同,水的用量不对的话,反而会影响药物吸收。你知道吗?
外周镇咳药,如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川贝止咳露等,主要是覆盖在发炎的呼吸道黏膜上,形成保护层,减少感觉神经末梢所受的刺激,降低咳嗽发生的频率,故服药后不宜马上进水,以免稀释药液或糖浆,破坏保护层,降低药效。
饮水不合适,服药可能没效,比如你在服用糖浆剂时,如果服用后立即饮用一杯水,那糖浆剂的疗效就可能没有了,甚至于饮水不正确可能会发生意外的风险,比如抗痛风药服药后要大量饮水,饮水量过少,容易造成尿酸蓄积,可能引发肾结石的发生。
以前,总觉得医生开出来中药汤剂方特别神秘,他们怎么就能知道什么病用哪几种草,而且用多大量。但是,从我自己胃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加轻度肠化,求医五门,花钱不少,万般无奈开始自学中医以来,我才觉得中医真的不是那么神秘的。
老人吃药,和年轻人应有所区别。此外,老人选药并非种类越多、药品越补、价格越贵的就一定越好,加上老年人慢性病多,病情比较复杂,恢复需要时日,所以用药方面应减少种类、次数、疗程,多用丸、散、颗粒剂、胶囊剂等。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阳光明媚的周末早晨,小区花园里,几位邻居正围坐在一起聊天。话题不知怎么就转到了养生保健上。"我最近在喝黄芪茶,感觉挺好的。"李大姐边说边从包里掏出一个保温杯,"听说黄芪补气养血,还能增强免疫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