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富美玉 8月30日,农历七月十五夜幕降临,在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的大汶河中,漂起点点灯光。忽明忽灭的灯火似点点繁星,在河水中跳跃、漂移。这就是大汶口镇自发传承了600多年的“放河灯”民俗,附近村民齐聚明石桥,点亮河灯祈求国泰民安。
大众网记者 赵伟 兰帅 通讯员 杨鹏 泰安报道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出自先秦《诗经·国风·齐风》的《载驱》,描绘了汶水滔滔不绝,行人如织的景象。经过一轮强降雨,泰安汶河水位暴涨,7月20日,洪峰流经大汶口,汹涌的河水没过大汶口古石桥,“水漫明石桥”场景再现。
记者 薛小东 4月27日,首届大汶口古镇小戏小剧节在泰安大汶口镇明石桥边隆重举办。 活动开始前进行了原始人表演,一群机智勇敢的原始人钻木取火,成功取得火种,部落首领手捧火种,一群原始人欢呼雀跃,护送火种走过明石桥。
泰安明石桥上闹新春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传统文化的展示。腊月二十三(1月22日)泰安明石桥上,金龙飞舞,时而首尾相衔,时而聚首嬉戏,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此外,还有表演猪八戒背媳妇的艺人,时而憨态可掬,惹人一笑,时而张牙舞爪,唬人一跳。
通讯员 李彤彤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位于泰山南麓、汶河北岸,因“五汶”汇聚之口而得名,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大汶口明石桥是大汶河上唯一一座古石桥,是国家级文物,几百年来,一直联通着大汶河南北两岸的群众交流往来。
悠悠汶水,流淌千年,依水而建的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大汶口文化孕育于此。大汶河上,横跨着一座古老的石桥——明石桥。此桥建于明代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长221米,共65个桥孔,由360多块大型石条组成,是连接汶河两岸唯一的石桥。
记者 薛小东 2月27日上午,在泰安大汶口“明石桥”上,赶羊人驱赶着羊群从桥南走向桥北,就像是几百年前的景象又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别有一番风味。 大汶口的明代古桥是整个大汶河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桥,也是山东省境内现存最长的古石桥。大桥是明朝修建,故称“明石桥”。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2-07-11 12:55:59 明石桥北起岱岳区大汶口镇南门,南至宁阳县磁窑镇茶棚村,是整个大汶河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桥,也是我省境内现存最长、最古老的古石桥。据史料记载,明石桥修建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园1567—1572年),故称“明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