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说,对故乡的思念情节,只有年龄大了才会有体会,对于很多小年轻来说,故乡没有什么吸引力,过年回家反而会让自己陷入被催婚和七大姑八大姨“关心八卦”的难看境地,因此这一批年轻人们,把过年不回家当成了过年最好的安排,过年的时候搞钱也成了主流。
在与这群“不躺平”的年轻人交流中记者发现,这届年轻人过年不愿“陪笑、陪吃、陪聊天”,也不爱讨论过年走亲戚去谁家,而是瞄准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带来的消费需求和客群,想抓住新年第一个“发财”的机会,达成“日入千元”的小目标。
按照传统,在这个中国人一年之中最特别的日子,一家人总是要相聚一堂,大吃大喝。在这个年轻人“人均社恐”的年代,走亲访友对他们不再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相反,更多年轻人觉得“宅”在家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趁长假好好地放松一下,才是春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昨天我弟给我打了个电话,问我在干啥,我说没啥事,后天回去。我说你干嘛呢,他说没事,看了一天电视,累死了。他俩三十那天回老家,在家住了一晚上,初一走完亲戚就回了郑州。我妈肯定是希望他们在家多待两天,但是家里太冷了,而且想去郑州看电影,所以就回去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曾几何时,这是深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信念。年关将至,无论天南海北,大家都盼着奔赴那温暖的家,一家人围坐,热热闹闹共享团圆。可如今,你有没有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一提到回家过年,眼神里却透着犹豫,甚至是抗拒。这到底是咋回事?今天咱就来深度扒一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20社,作者 | 赵小天、仉泽翔,编辑 | 贾阳01 年味怎么样才算过好一个年?当传统方式的“过年”被迫被悬置,年轻人或许可以从中咂摸出真实的,属于这一代人的年味儿。这一代人,成人离家后,过年似过关。春节是在外漂泊打工人一年到头的一次短暂的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