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北方传统的小年,而南方传统的小年则在腊月二十四。小年到,甲辰龙年即将别去,乙巳蛇年日渐临近,天南海北的人们都在高高兴兴地迎新春。民间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谓之“小年”,源于人们十分在意“过年”的心态。那么,何为“年”?
碳14定年法在考古界有一个神器,那就是C-14定年法,C-14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够测定文物的年龄?要了解这些,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个名词,那就是“放射性半衰期”。放射性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自发地从原子核内部,发射出粒子或者射线,同时释放出能量。
年是什么?我们先看它的甲骨文:我把前面两个字形放大:再看看百度怎么解释:早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年”字,甲骨文的“年”上禾下人,本意指谷物成熟。(于省吾所著《甲骨文字释林》中指出:“年乃就一切谷类全年的成熟而言。这样的解释太肤浅。
寻年味,探年趣。2024青浦区甲辰龙年新春灯会期间,不仅在曲水园和桥梓湾广场通过各式花灯、灯船打造出灯火阑珊、龙飞凤舞的新年氛围,更有“非遗文创”和“时尚消费”两大消费市集,也让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中午,在桥梓湾广场上,非遗摊位前聚满了人。
临近元旦,新年伊始。2024年12月31日,兴义市盘江路中心幼儿园组织开展“寻年味 探年趣 坝坝宴”迎新年系列活动。活动当天,全体教师、幼儿与家长齐聚幼儿园操场,庄严肃穆地举行了升旗仪式。随后,兴义市盘江路中心幼儿园园长马丽新年致辞。
“春节在民间习惯地称为‘过年’,即每年夏历正月初一,旧称元旦为过年。从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开始到翌年正月十五日元宵节,都是过新年的范围。”追溯历史,春节的由来,一说源于原始公社的‘腊祭’,《左传》:‘虞不腊矣。’
年,踏着历史的车轮,载着远古的记忆,携着现代的气息,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年,经过千百年的沿袭传承,早已化为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文化基因,无声地润浸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里。文化在过年的美食中。古时迎接过年的第一个仪式是煮腊八粥,从先秦起,腊八节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作者:周思明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民间,老百姓习惯上把过春节叫过年或过大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无论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都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红火。可以说,春节已成为14亿中国人和全球华人的年度节庆文化盛典。
今天是大年初一金蛇至,迎新春大邑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氛围在县城静惠山公园一场热闹喜庆的新春祈福活动吸引了上千名市民游客参与大家追年俗、探年韵、享年趣一起许下新年的美好心愿大年初一8时30分,提升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的静惠山公园,正式恢复开放。9时许,这里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