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拆书】人做判断的时侯有两种机制:一种是“科学家机制”,先有证据再下结论;一种是“律师机制”,先有了结论再去找证据。世界上科学家很少,你猜绝大多数人使用什么机制思考?每个人都爱看能印证自己已有观念的东西。我们不但不爱看,而且还会直接忽略,那些不符合我们已有观念的证据。
反常识思维:常识是人的原始思维的价值判断,一般是从道德、本能形成主流价值观,形成了常识,然而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产生了另一种思维,却是“反常识”的,文人或者系统1的思维模式产生于人本能原始思维,而理工科思维或者系统2模式是一种基于客观数据,进行逻辑推理、思考对比权衡之后的妥协性判断思维,更适用现代社会。
现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的万维钢,笔名“同人于野”,是物理学家和科学作者。他的文章,以“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为宗旨,喜欢科学和政治,强调理性和现代化。去年新年的时候,我在路上看到前面车上有个车贴,上写“So many books, so little time”。
什么是理科什么是文科,在过去我们可能认为不就是所学的课程不一样吗,但落实到思维方式上确实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两种思维方式不一样的地方。什么是文科思维?文科讲究形象、具体和对情感的抒发,不需要具体的事物就可以堆叠出抒发不出来的情感,而理科思维呢?
高中到底是干什么用的。直观的答案当然是高中是用来传授高中知识的地方——但这个答案是错的。蓝翔技校才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普通高中所学的大部分知识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并无用处,绝大多数人高考之后一辈子也不会再用到椭圆参数方程和甲烷的分子式。高考试题早就远远超出了“有用”的范畴。
【编者按】人机大战昨天落幕。“革命的第二天”今天降临。我们来听听万维钢谈怎么理解此时此刻的世界。万维钢,笔名同人于野,物理学家和科学作者。他著有畅销书《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其文章宗旨为“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喜欢科学和政治,强调理性和现代化。
本期分享人:书单书友 孙圆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书单君(微信ID:shudanjun)前阵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时,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到底怎么样”又刷屏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每个人更应该多一点科学素养。
#头条创作挑战赛#各位好,我是有道君。从这一期开始,我将给大家解读一本非常非常棒的书,它是我近些年看过的,我个人认为最好的认知之书,没有之一。每每拿起这本书,我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共鸣感,所谓重塑认知,不过如此。所以,我迫不及待的要把它介绍大家。
“长江EMBA为您荐书”重出江湖2016年1月-6月,长江商学院EMBA携手中信书店,将位于北京、杭州、深圳、沈阳、厦门、西安、合肥、济南8个重要城市的机场精选中信书店中,设立“长江EMBA”书架每月推荐精选书单。同时,久别的「长江EMBA为您荐书」线上栏目又重出江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