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厦门日报】春节将至,不少夫妻面临一道“选择题”——今年春节,到底回谁家过年?这一话题在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引发热议,被网友们称为春节期间的“经典难题”。近日,记者采访多位市民,听听他们对此怎么说。传统派“80后”吴芳芳:我们过年通常会去男方家。
新华社天津1月26日电(记者周润健)乙巳蛇年新春将至,各地大街小巷装扮一新,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年味越来越浓。知名学者、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团圆、祈福和迎春是春节最为关键的三大主题,寄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情感。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阖家团聚是亿万中国人的梦想。
春节临近,“年味”成为网上热门话题线下热热闹闹 线上年味浓浓本报记者 潘旭涛春节临近,年味渐浓。在互联网上,“年味此处寻”“年味到底是一种什么味”等成为热门话题。“红灯笼一挂,年味就来了”“年味藏在烟火气中”“年货大集,年味十足”……网友们表达自己对年味的理解。
编者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味不同。时代赋予了年不同的含义,不是年味淡了,而是年的传统意义被分化重置。乙巳年该怎么过,作家李学辉以另类视角阐释了年的形态、变化。不管如何认知,年在人们心目中还是重要的。“唯其重要”,年才显得别有韵致。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传统佳节,也汇聚了旺盛的消费热潮。以丰富的文旅活动和多样的消费场景为依托,这个春节,各地“年经济”展现新气象。■新组合 多地联手共展年味今年春节期间,以“瓣瓣同心京津冀,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主题,京津冀三地携手组织策划欢享庙会系列活动。
每到年关将至,人们总是津津乐道春节的变与不变:有人怀念过往,回忆儿时年味;有人满怀憧憬,畅谈过年计划。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还原记忆中“年”的样子。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雨 馨临近春节,一些地方快递、家政等服务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紧张。为保障节日用工需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多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对接活动,很多企业开出高薪留人。团圆是春节的主题。不管在哪里工作、从事什么行业,许多人都会选择返乡过年。
那个春节在火车上的偶遇和交流令人难忘。又一个蛇年即将到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时间、对过年有了一种特殊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快。小时候过个年,觉得盼来盼去,在盼望中等待,在等待中盼望,时光极其漫长,而现在则大为不同,一年的光景仿佛瞬间眨眼就到了。
来源:【厦门日报】大家好,欢迎来到“968820群聊之巳巳如意话过年”!我是群主小颜。每到年关将至,人们总是津津乐道春节的变与不变:有人怀念过往,回忆儿时年味;有人焦虑、寻求摆脱束缚,用自己的方式过年。这届年轻人开始“整顿”年味了!年轻人过年有何不一样?
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价值,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春节这扇窗口,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