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再次证明,选秀,留得久不一定最香,名字出圈才是真获益。比如浪姐三公就淘汰了的刘恋。从小透明到“姬圈天菜”,不断引发话题,最近直接上了《怎么办!脱口秀专场》。节目里,她拿学历大玩凡尔赛,没有让人不适,反倒有种滑稽的戏剧效果。
又或者说,刘恋从来不将自己局限在某个领域,从不定义自己是一个音乐人或广告人,就像一九年时刘恋参加了一期《送一百个女孩回家》的访谈,她不像我印象那样飒,而是穿着粉色的长裙,画着甜甜的妆容,憧憬自己也许有一天也会尝试做些别的事,果然在两年后,她再次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浪姐节目上做了女团。
《乘风破浪的姐姐》录制到第三季,第一季播出以来对其女性议题的设置就有诸多讨论,如果说第一季还带有一丝创新和价值诉求的话,第二季“游戏议程由第一季的个人挑战升级成了传统两队对抗的形式,男性市场以‘缺席的在场者’身份无形中规训着节目生产营销的各个环节,节目组最初构建的女性主体范式转变为追求高流量、高话题度的工业化选秀模式,姐姐们摆脱‘他者’诉求的理想模型也在市场规训下陷入自我‘失语’的闭塞”。第三季则直接将名字中的姐姐去掉,《乘风破浪》成了单纯的对抗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