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指 1937 年 9 月 25 日,八路军在平型关地区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强烈攻势,我军由 115 师师长林彪和副师长聂荣臻联合进行指挥,充分发挥了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完美胜利--首战大捷。
在新中国璀璨的开国将帅中,聂荣臻、罗荣桓、黄克诚、徐海东、萧华、杨勇、杨得志、梁兴初……3名元帅、2名大将、400多名将军曾经来自同一支部队,抗日时期,这支部队是我党领导的三大主力师之一,它就是——八路军第115师。
,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1937年9月25日拂晓,日军精锐部队第5师团第21旅团及大批辎重部队,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企图突破平型关防线与雁门关以北日军会合攻占太原,进而占领山西全省。
87年前的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了一次成功伏击战,歼敌1000余人,取得了八路军出师抗战以来的首战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全中华民族的抗战士气和信心,在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册上谱写了不朽篇章。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我军特长对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师团,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有力配合了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八路军出师首战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前言:1937年,日军侵占北平、天津后,沿平汉、平绥、津浦铁路长驱直入,企图围歼华北的中国军队。日军第五师团企图攻破长城上的要隘平型关,以配合华北方面主力军实现右翼迂回,歼灭国民党军第二战区主力和第一战区主力。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寇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寇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