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寻革命圣地的感悟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精神内涵,成为了后人追思与敬仰的圣地。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地,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更是无数革命先驱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暑期研学再 上 井 冈 山PART 01锤炼品行 磨炼意志 锻炼心智暑期将至,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新闻网主办“久有凌云志 再上井冈山”青少年夏令营征“兵”正式启动。追寻红色记忆,重走革命道路,硬核教官加研学导师全程带队,7月8日,勇敢出发!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1965年5月下旬,年逾古稀的毛泽东巡视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沿着当年战斗过的路线,他登上了黄洋界哨口,回忆起当年的战斗情景,可谓是感慨万千。
久有凌云志出自毛泽东主席《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开篇一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这里走上了中国武装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1965年5月下旬,已是70岁高龄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游览视察,故地重游,他想起1927年10月他亲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弹指一挥间,已经过了38个年头,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变新颜。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壮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这是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所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一句。1972年11月13日,邓小平一行到达井冈山,参观了八角楼等旧居旧址,并对陪同的人说: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传统丢不得。
编者按:在湘赣边界,有一座巍巍莽莽的大山,山岳雄奇、层峦叠嶂。90多年前,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探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道路来到这里,在短短两年零四个月的艰苦岁月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