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商业化的艺术如果能够让更多人熟知也不是未尝不可,不过若是因此造成艺术分层的内部分析,以俗代雅,或者是淹没本体的高雅精粹部分,这应该是值得思量的一个问题,戏曲相声等文化现在年轻人爱好的并不多,至少来说,拿到艺术层面来欣赏的人不多,而更多人在意的是一种视觉冲击带来的娱乐享受,
【编者按】传统曲艺有着怎样的历史?相声行业如何传承?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编审于嘉工作之余从事相声史论研究,参与编写出版了《北京相声史话》《相声大词典》等著作,他近日做客澎湃问吧,回答网友相声艺术流派与历史等相关问题。现将问答集锦,以飨读者。SAM:于老师好,允许我多问几个问题:1.
中国曲艺家协会相声艺术委员会、中国曲艺家协会行风建设委员会近日发布了《关于加强相声界行风建设自觉践行崇德尚艺的倡议书》,针对少数民间相声表演团体在公共场合暴露出的不当行为、不良风气,发出坚决抵制封建行帮陋习、恶俗粗劣表演、歪曲事实恶意炒作等行为的倡议,引起广泛关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速,不仅限于相声及其他曲艺形式,所有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存与发展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和猛烈的冲击。经过30余年的社会变革与时间冲刷,不少曲艺形式已经面临自生自灭或濒危的尴尬境地。
相声《买猴》和《夜行记》等过去的经典作品,都是以讲述完整故事和刻画典型人物见长。今天这样的相声已经非常少见,大都是漫谈带砸挂,形式非常松散,越来越不注重故事和人物,大有说到哪儿算哪儿的趋势。这是相声适应当今社会快节奏发展的一种自然选择吗?如何分析其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