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1月18日,保定市徐水区舞狮队在北里村进行迎新春演出。徐水舞狮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被称为“北狮之宗”。 本报记者 李佳泽摄随着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的临近,河北省各地精心准备,各具特色的非遗表演、热闹喜庆的民俗活动轮番上演。
中国年,世界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拥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2025年我们迎来了首个“非遗版”春节。
街道张灯结彩,年货琳琅满目,人群摩肩接踵……1月27日,腊月廿八,海口骑楼老街早早就沸腾了起来。“在这里我找到了久违的年味。”来自山西的游客孔仁亮说,他们一家三口来海南过年,当天特地“挤”进“博爱路年货节”的现场,感受地道的海南年味。把握游客的新需求,做新消费趋势下的“弄潮儿”。
来源:【渭南日报】记者 党骁 雷沛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龙是祥瑞的象征,代表着力量、智慧与繁荣昌盛,而用民间传统技艺制作含“龙元素”的手工艺品,充满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因地域习俗不同,其制作方法也各有千秋。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人们用各种方式迎接新春的到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在长子县石哲镇岳阳村,非遗剪纸艺术传承人李先娥用古朴喜庆的剪纸作品,将民俗技艺与浓浓年味相结合,为即将到来的蛇年新春增添了喜庆色彩。
陇原儿女贺新春,非遗大集品年味。近日,金塔县鼎新镇年货大集上人潮涌动、热闹非凡,缕缕清风飘荡着浓浓年味。“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暨2025年金塔县理论政策法规文化科技卫生“六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正式启动,在烟火气与文化味的交融中,为群众带来沉浸式的年味盛宴和民俗文化大餐。
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为“窗花”。尤其在春节期间,剪纸成为家家户户装饰房屋、寄托祝福的重要习俗。这一传统流传至今,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常见的图案有福字、生肖、花卉等。中国剪纸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