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不断退化,为生活带来了不便,而康复辅具能够帮助使用者提高自理能力、减轻家属护理负担。日前,长宁区周家桥街道为老服务分中心,主动帮助社区一名74岁老人适配外骨骼下肢康复运动器,让老人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来,慢一点,先左脚、再右脚......
在2024年12月3日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为持续加力支持康复辅具产品“焕新”促消费,促进康复辅具产业发展,传播辅具使用知识,打造辅具产业品牌,丰富康复辅具商场销售场景,由市民政局、市商务委主办,普陀区民政局、普陀区商务委、上海市康复辅具协会承办的“乐无忧小屋”康复辅具快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不断退化,为生活带来了不便。康复辅具就在帮助使用者提高自理能力、减轻家属护理负担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日前,万宏养老集团负责运营的周家桥街道为老服务分中心,主动帮助社区一名74岁老人适配外骨骼下肢康复运动器,让老人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现在上海老人买拐杖、轮椅、老花镜都有补贴了!继今年9月上海将一批适老化家居产品、适老环境改善产品老年友好产品纳入了个人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范围后,11月12日起,又有20个品类的康复辅具产品被纳入了补贴范围,其中拐杖、轮椅、助听器、老花镜等都是老人日常出行和生活必备的物件。
“家里有一位90多岁高龄的长辈,每天要把她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我和保姆两个人才抱得动,太吃力了。”今天一大早,陆阿姨就来到胶州路上的康复辅助器具创新产品体验馆店,康复辅具技术咨询师耐心地带她选购产品,“这个移位转盘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老人在床上移到这个转盘上,一转就可以坐上轮椅了。
一直以来,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能够在“原居养老”,一直是老人们的首选。为了让这一愿望变为现实,近年来,本市各级养老部门想方设法整合资源。如今,一大批创新服务模式应运而生,诸如长护险、家床服务、应急电话等等,试行一段时间后,都取得了积极效果,也成为本市为老服务的有益探索。
8500万,这是我国残疾人的大概数量。如果再加上约44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就有超亿人存在生活自理困难,占比超过我国总人口的十四分之一。以轮椅、助听器、假肢等为代表的辅助器具(以下简称“辅具”)是照亮广大残疾人和老年人群体的一道光。
暖心同行|用有爱的康复辅具呵护无碍的生活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辅助器具越来越成为众多家庭的必需品,由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主办的第六届(2024)养老口碑品牌推选发布活动,广泛邀请专注于养老设备、适老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参加,设立康复辅助器具企业展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