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世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ICU)主任医师,国家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现场处置指导专家。他写的第一本书《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大众医学通识书籍”,先后获得“中国好书奖”、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等权威奖项,累计出版发行31万册。
很多人都非常熟悉薄世宁老师,说你是一个非常有仁心的医生,而且非常喜欢你的书,你在几年前出了一本《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给大家讲了很多医疗和医学知识,非常通俗易懂,让大家读了以后很有感悟,今天又带来了另一本书《命悬一线,我不放手》,准备和我们聊聊你当医生时所经历的那些事。
薄世宁(北医三院ICU副主任医师)我的新书《命悬一线,我不放手》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35岁、癌症晚期的女性患者,因为大量腹水、呼吸衰竭住进了ICU,医生们要反复为她腹腔穿刺,希望尽快纠正她的呼吸衰竭。尽管治疗起来很痛苦,但患者自己明确想治,她不想痛苦地离开这个世界。
记者 曲鹏每月月初,本榜单从上个月最新出版的文学艺术、历史传记、思想社科类图书中,参考图书网店的数据及专业书评媒体的评价,以人文性、思想性、趣味性为标准,筛选出一本重点推荐图书和九本好书,期待其中的某一册能够进入您的内心。
疾病是生命的阴面。尽管我们都只乐于使用阳光一般的健康王国的护照,但或迟或早,我们也会承认自己是疾病王国的公民。人到中年,父辈甚至我们,不情愿地来到了疾病王国。薄世宁医生的《命悬一线 我不放手:ICU生死录》是最近给我温暖和启迪的书之一,上周,这本书获得了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薄世宁(北医三院ICU副主任医师)在中国,很多长辈都有“宁可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的观念,觉得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但是,这未必是给孩子、给家人最好的爱。我想用病例故事来说明什么是理性的爱。第一个病例,发生在十多年前,当时我还在急诊轮转。那天,我接诊了一名心跳骤停的中年男子。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医生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比普通人更懂健康和疾病,他们很少得病,即便得了病,他们对疾病原理了解得更清晰,更明了最前沿、最权威的治疗方法,拥有更好的医疗资源,给他们治病的医生同行也会额外照护。所以,“医生患者”比普通患者更容易从大病中痊愈。真是如此吗?未必。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欧阳红盛 高郁婷 郴州报道脑出血并二次开颅手术+消化道穿孔并开腹手术+脓毒症+颅骨修补术+气管切开术等多次手术及尿毒症+多囊肝+多囊肾等多种基础疾病,经过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ICU、神经外科、胃肠外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努力下,患者在ICU住院3个月,昏迷近3个月终
在生命的末端,我们可能面临什么?死亡是平静的,还是汹涌的?放手生命必然是残忍的吗?薄世宁或许有足够的经验来解答这些问题,他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ICU工作23年,经手两万多个病例的治疗,从绝症、突发疾病、意外伤害中争夺生命。
比起其他诊室,ICU病房有想象之外的安静。薄世宁已在ICU病房工作了23年。图文无关。(视觉中国 图)在薄世宁工作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ICU(重症加强监护)病房位于外科一病区的5楼。一道嵌着玻璃的棕色木门,把门里门外分割成两个世界。只有极少数人会真正造访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