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潘文奇周末的小河直街,人潮涌动,不到一公里的核心街巷,比肩接踵。在人群中,不时看到,身穿汉服头戴簪花的女子,或蹲坐在老街的门槛上,或倚扶在巷子的门沿旁,或斜靠在小河的护栏边,摆弄着各种姿势,陶醉在摄影师的镜头里。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云寒位于大运河、余杭塘河和小河三河交汇的小河直街,被称为杭州最后的运河人家,也是不少新老杭州人心中一个颇具文艺情调的地方。但从今年以来,在一些社交媒体上,关于“小河直街不像以前那么文艺”的话题甚嚣尘上。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栋 马佳妮 制图 富少杰报名入口:征集有爱母女(子),这个母亲节让妈妈潮变装小时候,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长大后,却很少见她打扮;她总是支持我们三分钟热度的爱好,我们却从不知她的梦想;她总说我们像她年轻的容貌,却很少见到她曾经爱美的模样……前不久,一
秋风送爽,国庆期间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更加红红火火。这里留存了民国时期的建筑群,以一河两街的布局保留了江南水乡的余韵,孕育了市井生活的情怀,一路上有不少咖啡馆、茶吧、麻将馆、面馆,找个当地居民开的小茶铺,顺道可参观古朴的屋内小院。
小河直街,是这两年在传统旅游城市杭州突然获得社交媒体大流量关注的新景区,也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网红景区”。这片区域是杭州运河边众多历史文化街区的其中之一,保留了历来沿河分布的民居建筑和航运设施,算得上是文旅场景下做城市更新的一个典型案例。
来源:中国旅游报 章 璇穿越花海感受浪漫时光、探秘博物馆追溯历史长河、游逛市集淘宝寻珍、骑行乡间体验田园诗意……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杭州迎来旅游热潮。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杭州共接待游客1051.47万人次,文旅总消费107.0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人间烟火处,年味渐浓时新春已至。大年初三,天气晴朗,温度适宜,小河历史文化街区年味进度条已拉满,街道处处张灯结彩,商家已进行精心的春节氛围布置,在这里感知年味呈现的过程,留住这浓浓的年味。老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游客们兴致高昂地欣赏着街景。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檬簪花不必再去泉州了,家门口就可以实现。白墙黛瓦,青石街面,悠悠小巷,大运河畔的小河直街藏着杭州的江南古韵。在这里,戴上簪花,身着汉服,沿着流淌的运河走一走,已成为时下杭州人新春走“运”的仪式感,也是天南地北的游客花式打卡杭州的新方式。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喆 通讯员 毛行健艾蒲青翠,粽香十里。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禳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在这样一个寓意美好的节日里,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举行了端午节主题活动:簪花体验、端午市集、集体生日三大主题。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栋 马佳妮 西藏日报 拉巴卓玛本周日就是母亲节啦,前两天潮新闻推出了《征集爱的故事 | 母亲节带妈妈簪花配汉服,来小河直街潮变装》(点击查看稿件详情)的活动,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及积极报名,大家纷纷分享自己与妈妈们之间的故事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希林伴随着秋分后的一丝凉意,距离2024年结束只剩最后3个月零6天。这一年,巴黎奥运会上的竞技场景让人热血沸腾,各地文旅花样上新,接连举办演唱会、音乐会。逛市集,成了一种潮流玩法。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市集上偶遇的一首好歌、美食、文创等,“拉满”了情绪价值。
6月16日,人们在杭州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体验拍摄“簪花照”。6月15日至18日,2024年中国大运河文化市集暨第十一届中国大运河庙会在杭州大运河畔的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等地举办,不少市民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檬“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毕业照。”最近,随着毕业季到来,全国各地的高校毕业照刮起了一股国风热潮。学位服配云肩,毕业帽搭簪花,网友称之为“中国公主毕业照”。将“中式浪漫”穿在身上,今年毕业生们如何定格下美好的青春记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阮西内这段时间你发现没,网上时不时能看到“松弛感”这个字眼。它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大概是描述一种不紧张、不焦虑,放松的状态。在杭州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松弛感”有了具象的体现。小河直街。阮西内 摄4月23日上午,雨水渐止,小河直街里的商铺陆陆续续开门营业。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承 全琳珉新国潮火爆杭城,女孩在小河直街体验簪花、穿汉服。 潮新闻记者 魏志阳 摄一阵新国潮席卷了这个龙年春节。走在大街小巷,迎面而来是“红色马面裙”和“簪花小娘子”;打开手机,“龙年汉服套装”“中国红色系穿搭”屡屡登上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