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九年贰毫银币,直径为2.4cm。银币正面中央铸有“贰毫银币”字样,上环铸有“中华民国九年”,下环铸有“广东省造”,左右分别有两朵精美的四瓣花。银币的背面中圈为阿拉伯数字“20”字样,上下各铸有英文。广东人向来有使用银毫的传统。
民国十八年孙中山贰毫【藏品 名 称】民国十八年孙中山贰毫【藏 品 类 型】钱 币【藏 品 年 代】民 国【藏 品 尺 寸】直径:23.4mm,厚度:1.6mm,重:5.41g【藏 品 来 源】潘先生 个人珍藏收藏指数★★★☆ 投资指数★★★★【藏 品 简 介】此枚广东省造中华民国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设立铸币厂,铸造劣质辅币是地方军阀赖以济军饷、发大财的一颗摇钱树。各地军阀为攫取最大限度利润,所铸辅币成色一低再低,由于掺铜过多,使用不久铜色毕露,遭到商民拒绝使用,常常引起不少纠纷。
广东省造中华民国十七年二毫银币,是一九二八年(民国十七年)由当时广东造币厂铸造的辅币,铸量很少。在该币正面中镌孙中山先生七分面肖像图案,依廓缘环镌小方齿。在币背面中镌嘉禾托抱‘贰毫’图案,‘贰毫’即币值。在其外廓上方铭中华民国十七年七个字,即纪年。在下方铭广东省造四个字,即纪地。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设立铸币厂,铸造劣质辅币是地方军阀赖以济军饷、发大财的一颗摇钱树。各地军阀为攫取最大限度利润,所铸辅币成色一低再低,由于掺铜过多,使用不久铜色毕露,遭到商民拒绝使用,常常引起不少纠纷。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设立铸币厂,铸造劣质辅币是地方军阀赖以济军饷、发大财的一颗摇钱树。各地军阀为攫取最大限度利润,所铸辅币成色一低再低,由于掺铜过多,使用不久铜色毕露,遭到商民拒绝使用,常常引起不少纠纷。
1911年,福建造币厂铸出中有“闽”字的银辅币。尔后,陈炯明、张毅在漳州铸了二角和一角的银辅币。1927年北伐革命军进入福建后,先后铸造了几种纪念币及银辅币。第五、【广西省造十五年二毫银币 桂林象山】第六、【广东省造十三年二毫 银币 贰拾】正面中央圆星,环列“二毫银币”字样,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