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记者从深圳大学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谢和平团队与东方电气集团团队合作,首次实现海上风电可再生能源和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一体化,并在大海中利用海上风电驱动海水制氢。相关研究成果6月21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近日,全球首台套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在珠海经开区试运行成功,制氢纯度可达99.999%。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基于抗波动柔性控制技术与启停机工艺,建立了符合海上可再生能源特点的耦合模型,能够适应海上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间歇性强、波动性大的特性。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和副研究员刘艳廷团队自主开发的250千瓦级海水制氢联产淡水装置完成建设并成功开车,为海水制氢联产淡水新技术的进一步工业化应用提供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支撑。250千瓦级海水制氢联产淡水装置。
中新社深圳10月15日电 (记者 索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团队15日在《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海水制氢研究成果,这是谢和平院士继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研究成果在《自然》正刊发表后,就该领域研究在《自然》子刊发表的第二篇研究成果。
北京日报客户端 12月18日,记者从中国石化获悉,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建成。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绿氢结合的模式,每小时可生产20立方米绿氢,既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探索新方案,也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新路径。
12月18日,中国石化大连院自主研发的10Nm3/h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中试装置,在青岛炼化一次开车成功,标志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产业化进程提速。该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绿氢结合的模式,既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探索了新方案,也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