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姑娘腔”是山东早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姑娘腔”的优秀曲调曾在历史上广为流传,其显著特点是极易与别的艺术形式尤其是通俗艺术形式吸收、同化或结合,形成了戏曲剧种五音戏早期阶段。
8月20日晚7点,“喜迎二十大 筑梦新时代”山东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在青岛胶州市市民广场拉开帷幕,来自省内的4位梅花奖获得者以及国家级和省级的非遗传承人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京剧、吕剧、茂腔等十多个传统戏曲节目,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中新社济南6月2日电 题:听见山东吕剧腔,饼子贴在门框上中新社记者 赵晓锣鼓铿锵,配乐声响,邻里之间奔走相告,密密层层汇集院落,或站、或坐、或蹲、或倚,只等“庄户大戏”开场。初夏时节,山东省吕剧院接二连三送戏下乡。大批民间自发成立的吕剧庄户院团也活跃于齐鲁各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马志勇马堤吹腔作为活跃于运河边的一支乡村剧团,是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夏津县的白马湖镇马堤村已有近200多年的历史,备受当地群众的喜爱。马堤吹腔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属弦索声腔系剧种,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笙、唢呐、三弦等吹奏乐器,故俗称吹腔。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10月25日晚,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圆满闭幕,阳信县非遗中心和阳信县文化馆新创作排演的东路梆子小戏《除夕夜》,被评为山东省群众艺术优秀作品。东路梆子,是山东较为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已有300年的历史。
提到山东,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关键词就是“豪迈”“热情”,同样的,山东的戏曲也多以慷慨激昂、粗犷质朴的风格为主。不过,在山东“心脏”地带的鲁中地区,却流传着一种唱腔委婉细腻,甚至被评价为“酸酸甜甜”的剧种,它就是淄博五音戏。
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World Theatre Day),这是由国际戏剧协会(International Theatre Institute, ITI)创立的一个纪念日。1961年,国际戏剧协会将每年的3月27日设立为世界戏剧日,并从1962年开始庆祝。
吕剧,原名“坐腔扬琴”“化妆扬琴”“琴戏”,是山东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也是全国八大戏曲种类之一,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济南吕剧是由山东琴书吸收民间艺术花鼓、小曲、沌腔等发展演变而来的曲艺形式,现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 张雪山东梆子网站曾有戏迷留言:“如果没有泰安市山东梆子剧团的坚守与传承,山东梆子艺术发展传承史上就会出现20年的真空期。”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梆子榜上有名。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4日讯 很久很久以前,原始社会的畜牧业、农业先后起源,人类开始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村落就逐渐产生了。在这个过程中,表演也随之开始。《尚书·舜典》中说:“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说的就是一拨原始人用石头当打击乐器,另一拨就披上各种兽皮手舞足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