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疆日报在喀什古城西区一个小巷子里,有家名为“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的店。说是馕店,其实就是临街只有几平方米的打馕铺子,但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9月11日,记者来到这里一探究竟。只见铺子上面挂着马灯、竹篮、葫芦和白胡子老人的画像。
来源:央视网近期,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新疆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示活动,聚焦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展示利用、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强场地保护见证新疆多元文化交融阿克苏地区是全疆文物大区之一,拥有不可移动文物点67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
在新疆喀什古城景区内,游客在拍照留念(9月7日摄)。位于新疆西南部的喀什古城,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大规模的生土建筑群。近年来,喀什古城景区旅游蓬勃发展,民生大幅改善,居民获得感不断增强。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在新疆喀什古城景区内,当地居民和游客在随音乐起舞(9月7日摄)。
本报记者 杨俊峰 文/图6月13日,在喀什古城“古丽的家”民宿,舞蹈演员在为游客表演民族舞蹈。喀什博物馆展出的在喀什疏附县乌帕尔乡出土的新石器时期马鞍形石磨盘,曾被先民用于研磨粮食。6月13日,在喀什大学,汉族学生和维吾尔族学生共同表演本民族特色乐器。
央视网消息:新疆喀什全称“喀什噶尔”,含意有“各色砖房”“玉石集中之地”“初创”等不同的解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近年来,喀什地区的文博事业也取得新的进展。在保护文物的同时,独特的历史和少数民族风貌也得以修旧如旧的保护还原,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作为考古队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肖小勇频繁在北京与喀什之间往返,不仅自己在莫尔寺遗址干到了第5个年头,还把自己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批批地带到考古工地实践。2019年,中央民族大学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莫尔寺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迄今经历了5期发掘工作。
当游客变创客、“黄四姐”与“刘三姐”会歌从全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讨班看各地旅游促“三交”的新实践吃住行游购娱,如何能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入交融?一件文物展品,如何蕴含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密钥?
从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大城市之一乌鲁木齐,到丝绸之路中的南疆商业重镇喀什。《三餐四季》第二季新疆篇的寻味之旅,从白雪皑皑的天山南山牧场开启,一路南下到热闹非凡的喀什古城,以美食串联起一幅人间烟火里的新疆画卷。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美食文旅季播节目《三餐四季》第二季从新疆启航。
中国日报11月5日电(记者 陈美玲) 吾斯塘博依街社区地处喀什古城腹地,辖区面积0.3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84户6279人。其中维吾尔族,汉族,乌兹别克族,回族等6个民族构成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民族团结嵌入式社区。
入夜,漫步在新疆喀什古城,各色灯光打在土黄主色调的墙体,勾勒出温暖柔和的光晕。传统与“摩登”在这里碰撞,异域与本土风情在这里交融,“汗巴扎”夜市里各式各样民族特色美食考验着味蕾,各民族人们载歌载舞,共度属于他们的欢乐时光。
中新网新疆新闻5月15日电(雷木果)在喀什古城中,有一条街道因其独特的艺术气息而备受瞩目,它就是位于喀什古城景区吾斯塘博依路的油画一条街。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与现代的油画艺术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盘点那些奇奇怪怪又可可爱爱的店名,看完真是令人眼界大开,这些店的老板太有才了。1.不品尝真后悔薄皮包子王,不得不说老板是真的懂人心啊,路人看了,为了让自己不后悔,还是买个薄皮包子吃吧。2.现实饥渴,这家餐厅店名简单粗暴,真的很现实,不吃真的会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