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大部分人理解为跑步等体育运动。其实这个是片面的。这句话的真谛是强调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组织和细胞都在不停的进行新陈代谢,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如果哪一天突然某个齿轮坏了,仪器就会不能正常工作。而要想不让齿轮出现问题,增加设备的稳定性,就要经常保养设备。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了,似乎生命就长,活的年纪应该就大,不运动好像就会短命,可是这不是事实,运动了,也未必会长寿,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喜欢既得利益,便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当作心灵鸡汤,偶尔激励自己去假模假式地动一下,大部分人还是宁愿窝在家里刷手机。
互联网现在这么发达,有关适量运动可以预防癌症,延年益寿这样的科学结论,真的是很容易就找到。2012 年,哈佛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对近 650000名40 岁以上的人几十年的随访数据研究表明:每星期快走 75 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运动,相对于不运动的人,平均延长寿命1.8年;
“整天蹦蹦跳跳的,身体越跳越废!”“你一天天坐着不动,才是真的减寿!”小张的父母又吵起来了。二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处于两个极端,父亲是能不动则不动,平常空闲的时候只会约邻居一起下棋,一下就是一整天不带挪窝的。他认为老了应该“静养”,就像日本人一样,不爱运动反而最长寿。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题:“生命在于运动”从未如此正确——“2023体育归来”系列调研之一新华社记者今年初,28岁的成芸决定从老家武汉重回北京。在天河机场与家人分别前,她还有一项额外任务——托运自行车。这是她在疫情期间形成的新爱好。
陆大爷今年80岁了,已经被慢性腰痛困扰了6年多,只有卧床休息的时候腰痛才会缓解,一起来就受不了。为了缓解腰痛,陆大爷尝试了各种办法,但是都效果甚微。后来,陆大爷干脆停止一切治疗,减少下地活动,每天躺在床上进行抬腿、蹬腿等运动,希望可以缓解腰痛。没想到,他的腰痛更加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