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二十年前,笔者曾将多年收集的驳壳枪的俗称整理,以《旧中国手枪俗名录》为题发布。文中,主观并草率地将西班牙造旁开门匣子(阿斯特拉902)说成是俗称的大镜面匣子。虽然在发现错误后,很快便给予了更正,但因为文章发布后,很快被转载和剽窃,更正文远不及初发文的影响力大,以至造成讹传。
马占山,怀德人,怀德旧时叫八家子,归奉天管辖,现属吉林省。他也是怀 德人,他父亲是当地开着两家木匠铺的坤士,跟马占山称兄道弟,过从甚密,因此王绍周跟马占山叫“老叔”,很了解点马占山的底细,而且饭后茶余常与人道起。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枪声如雷鸣般震耳欲聋,战士们的身影在火光中穿梭,每一声枪响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逝去,也可能意味着胜利的曙光,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拥有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对于任何一个试图守土卫国或者雄霸一方的势力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今天,就让我们将历史的时钟拨回到20世纪初,去探寻一支神秘部队——“三枪卫队”的传奇故事,去感受他们手中那些冰冷的钢铁利器,是如何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书写下属于自己的传奇。
古老的枪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战争的硝烟似乎尚未散尽,在那个充满血与火的年代,无数英雄儿女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抗战之歌,而在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中,一把名为“大沽厂金鸡环眼满槽通天档镜面匣子枪”的国产手枪,因其精湛的工艺和传奇的经历,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这把枪,不仅是民族工业的骄傲,更是抗战精神的象征,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
红军长征的时候属于非常时期,而非常时期就要有特殊的应对,所以为了保护红军部队高层首长的人身安全,团级以上干部一般都会配备警卫员,除了在日常保护首长的人身安全外,还要协助首长的日常工作等。那咱们这篇文章就来说说,红军长征期间,一名首长警卫员身上的“八大件”
九一八事变中,日本关东军使用的是九一式手雷,此型号在1931年装备,作为大正十年式手雷的改进型,相比之前的稍重一些,其手雷全长125毫米,直径49.5毫米,重量大约520克,内置60克的TNT炸药,爆炸杀伤半径7~10米,爆炸延时大约7~8秒。
大帅张作霖可谓是历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虽然他是绿林响马出身,但他一生最爱兵和枪,张大帅掌权时的奉系军队也是兵强马壮,不仅拥有全亚洲最大的兵工厂,还有在当时全国唯一建制齐全的陆、海、空三军,当然军队的武器装备也是全国最好、最先进的,而且当年他还把东北治理的很富裕。
毛瑟C96,中国又称盒子炮、驳壳枪,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是由德国毛瑟公司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便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再配上20发弹夹后,显得枪身十分宽大,并具有全自动功能,因此,在中国又被称为“镜面匣子”、“大匣枪”及“快慢机”等绰号,而所谓的“二十响”及“自来得”等称呼也是专指这类手枪及其仿制型,不可否认,毛瑟C96系列手枪,一经问世,便因其独特的外观和创新性的设计而在世界军事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