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医理论,气有血液、津液的生成与运行作用,能够推动各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气虚时功能活动减弱,从而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心气不足时,心脏功能减弱,严重时会影响全身的供血,出现心悸、心慌、气短无力、精神萎靡、自汗等情况。
第一个要看舌尖,中医认为,是属于我们心脏的反射区,如果舌尖前端位置有明显的凹陷,那就是说明是心气不足了,心气不足的人会表现出心慌心悸,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而心阴不足,多表现为很多事情记不住,乏力,盗汗等症状。
气虚体质,特别是患心脏基础病的人群,易出现心气虚证,表现为心悸、气短、疲劳、面色淡白和脉细弱等。依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心气亏虚者,此时宜补益心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久晒和体力过度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