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历史书和看古装电视剧时,常常会在电视上听到臣子喊皇上为“九五之尊”,称华夏为“九州”,象征权力的是“九鼎”等等包含“九”字的成语。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包含“九”字的称呼,皇上为什么叫“九五之尊”呢?九在古代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七、八不行吗?
“九五之尊”是指皇帝的尊位。出自《诗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表达的含义就是苍天之下的任何一块土地没有不在皇帝的管辖范围之内,土地上的任何一个人没有不是皇帝的臣民。告诉了世人皇帝作为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绝对的权威。
九五之尊:术数家认为《乾卦》九五是尊位的象征。后用“九五之尊”指帝王的尊位,代指皇帝。成语出处:《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