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抗日战争中国军队坦克装甲车辆图鉴》详细介绍了从1920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期间,中国国民革命军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苏联、美国等国家引进或接受援助获得的坦克、装甲车辆、军用汽车、火炮等武器装备的历史背景、结构性能、装备数量、作战情况、涂装等内容。
考虑到篇幅需求,本篇展示的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东北/华北/华东战场所使用的各型火炮和牵引车。前排提示:本文收录的载具战车年份范围是从1925年前后至1945年包括整个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开始到结束。
1934年意大利的菲亚特和安萨尔多两家公司联合研发了CV-33超轻型坦克,这种超轻型坦克是CV-29的改进型。其战斗全重3.15吨,最大速度 13 英里/小时,装甲厚6-15mm,乘员2人,装备2挺8mm机枪。
1936年冬,丹麦军火商在南京向中国政府推销丹麦制武器包括20机炮和麦德森机枪等武器装备,期间发生了一件趣事:丹麦人员试射机炮时气球靶意外脱靶,而当场参观的兵工署长弹道研究专家愈大维看不过去,亲自试射,结果一开炮便命中目标。
而德国各型号进口坦克则是当时中国陆军装备最先进性能坦克之一,一号B型坦克其正面装甲在25毫米左右装备两挺MG13机枪,理论上是当时中国进口系列坦克中反步兵火力最强,防护力最好,机动性最强的轻型坦克,当时如果可以跟英国“维克斯”MK.出口E型坦克相搭配简直是完美,但是结果由于我们缺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国内没有汽车工业,无法为军队生产汽车,所以军队用的车辆只能依赖进口,或者是接收同盟国家援助的车辆。在抗战期间国内引进和接收援助的车辆种类也不少,有记载和常见的大约有14种,那下面就带着大家简单了解一下这14种军用车辆。
部分来自网络,杠精,愤青,键盘侠,水军,请自觉速离。Sd Kfz 222和221同一年来到中国,战斗全重为4.5吨,乘员3--4人,装备1挺7.92mm MG13或34机枪和1门20mm KwK30或38机关炮。
乘员:2人,车长:4.02m,车宽:2.06m,车高:1.72m,战斗全重:5.4T,动力:59马力,最高时速:37km,,最大行驶距离:145km,装甲厚度:7mm—13mm,武器:2挺MG-13 7.92mm通用机枪。
前几期“w史海问戟”为您介绍了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装备的苏制轻武器和火炮,今天“w史海问戟”接着为您介绍一下当年中国军队装备的那些苏制坦克和装甲车!1937年12月,先后参加淞沪会战与南京保卫战的中国装甲部队陆续撤退至湖南湘潭进行集中整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