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兰州1月10日电 题:如何从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中窥见东西方初识的影子?——专访甘肃省博物馆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李永平作者 闫姣出土于甘肃大地湾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不仅是一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古代艺术品,而且也可视为早期的“黄河母亲”形象。
每一件文物都是“时间旅行者”它们诉说着过去的荣光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它们静静地矗立在城市一隅等待着每一次跨越时空的见面今天来自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全球“限量款”文物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民族团结的典范故事一起点击来看看↓↓↓
【来源:兰州日报社】食客品尝兰州牛肉拉面如今,地方特色美食已成为外界认识一座城市的起点。兰州牛肉拉面是盛在碗里的文化符号,一碗面背后蕴含着甘肃丰富的文化深意、地道甘味和非遗传承,已成为世人了解甘肃的窗口。
央视网消息:作为文化大省,甘肃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文化发展政策,完善产业发展机制,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创意深度融合。从2015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不断研发各类文创产品,以铜奔马为原型的文创IP也频频火出圈。如今,甘肃的文旅产业又新增了哪些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绿马玩偶礼馔·和月文创月饼纹样胶带九色鹿滑板汉字有声·马克杯编者按: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秀美,黄土高原、广袤草原、茫茫戈壁、洁白冰川构成了一幅雄浑壮美的画卷,宛若一柄“玉如意”,甘肃也成为无数旅游者心向往之的“诗与远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甘肃文创美不胜收。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兰州2月23日讯(记者 龚磊)春节假期,“文博游”备受青睐。许多博物馆推出各项主题活动,让游客感受中国传统的文化魅力。在甘肃兰州,由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共同发起甲辰龙年“三馆联动”大型博物馆文化跨界活动启动。
中新网兰州6月2日电 (记者 冯志军 高莹)“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孩子彻夜难眠的“考试必背”,但其书法真迹已无处寻觅。甘肃省博物馆所藏国宝级文物《肃府本》,在“书圣”的“家书友信”中,探出一条中国书法艺术溯源之路。
中新网兰州7月13日电(王牧雨)自文字产生以来,毛笔便是不可缺少且常见的书写工具。作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出土自甘肃武威市磨嘴子汉墓的“白马作”毛笔,让我们看到,古人不仅用毛笔书写,还用来当发簪和“尺子”,“一笔三用”的巧思与智慧。
中新网兰州6月3日电 (记者 冯志军 高莹)最早提出活血化瘀治法、最早记录麻风病处方、最早反映中医“辨证立方”、最早记载有关“七伤”具体内容……中国国宝级文物汉代《医药木简》(以下简称《药简》),不仅创下中国临床医学的多项“之最”,其飘逸潇洒的“医生体”书法,更具极高的书学价值。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文创产品被追捧、热议,有的还供不应求,从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到河南博物院的玉佩棒棒糖,从甘肃省博物馆的麻辣烫毛绒玩具到济南市博物馆文创产品状元文牒等等。这些博物馆里的文创产品设计感十足、品类丰富,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它们是如何以小巧之姿“圈粉”无数的?
武威铜奔马所见西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杨琴琴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古称姑臧,又名凉州。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春,霍去病率汉军在这里击败匈奴后,为彰显大汉的武功军威,朝廷遂将这里改名为武威,并设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