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打”了,塞回肚子,返厂重造的心都有。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在《圆桌派》中,曾说过一段话:“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好多家长在孩子教育上都纠结得很,“孩子到底能不能打”这个问题,就像一团迷雾,让人摸不着头脑。李玫瑾教授说“该打就打”,这话一出来,家长圈可炸锅了。有人觉得有道理,有人坚决反对。其实啊,教授说的“打”,可不是乱打,还有 7 个科学方法呢,里头学问大了去了。先说说规劝。
百善孝为先引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多少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是劝人趁父母健在时要及时尽孝,不要等父母去世了,再想尽孝却已经来不及了。儿子与母亲对打,背后原因令人钦佩近日,一则视频冲上网络热搜,视频中儿子壮硕如牛,而母亲则干瘦如柴。
打孩子不能玩命打,打是为了以后不打,打他个心服口服,打完之后的心灵弥补工作是关键。安徽一男孩为了躲避妈妈的追打,躲到5楼阳台外的空调外机上,妈妈不顾孩子的安危,不依不饶继续拿长棍伸到窗外,追打孩子,孩子绝望之下从5楼跳下来,坠楼后还哭喊“妈妈你别打我”,所幸没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