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眼里,夏天蚊子四处叮咬吸血,嗡嗡乱飞惹人心烦,恨不得一巴掌拍死它们,或者唯恐避之不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一群人天天和蚊子打交道,甚至把蚊子当做贵宾“伺候”,不但给它们喂糖水,还让它们吹空调。
夏季,热是一种困扰,另外一种困扰就是蚊子。记者昨(21)日从绵阳市疾控中心获悉,作为全省首批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抗药性监测点,绵阳市第一个蚊子实验室已正式启用。目前,首批21笼成蚊已羽化完毕,正在完成交配、吸血、产卵。过不了几天,绵阳自己培养的F1代白纹伊蚊将破卵而出。
另据外交部消息,6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近日,美国白宫国家贸易和制造业政策办公室主任纳瓦罗接受釆访时称,中国在实验室中制造新冠病毒,并以病毒作为武器,有意让已经感染的中国人前往美国等全球各地,却关闭了国内交通网络,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8月24日,中国科学院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四宝研究员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按蚊肠道共生细菌通过分泌外膜囊泡跨界递送抗疟效应分子——脂肪酶
《广州“蚊子工厂”周产2000万只蚊子》蚊子是害虫,能传播很多种疾病,如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等。但是,在广州的一个工业园内,却有一个团队在生产蚊子,一周的产量最高竟然达2000万只,他们为什么要生产蚊子?
来源:【宝安日报】近日,深圳湾实验室科普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年度论坛。现场,汇聚了来自深圳湾实验室与深圳医学科学院的顶尖科学家,以及怀揣科学梦想的百名优秀初中生代表,共同探索生命科学的无限可能。圆桌论坛环节。据了解,本次活动亮点纷呈,点燃学子们的科学热情。
7月9日15时,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张东京副教授团队,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放飞了20万只蚊子。这些蚊子与普通蚊子不同,它们是绝育的雄性白纹伊蚊。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是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的元凶。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马田小学地势低洼,极易积水,加之气候潮热,导致校园内蚊虫滋生,师生不堪其扰。基于这一真实问题,学校设计了“小蚊子,大学问:蚊子王国的探秘之旅”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在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环保驱蚊方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