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期,已经跟大家介绍脾、胃、肾与膀胱在水液代谢中所发挥的作用,根据《内经》:“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结语 结语 至此,《百家讲坛》解读《黄帝内经》系列基本上告一段落。 在解读《黄帝内经》系列当中,我们首先是从五脏入手,带领大家了解了人体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整个脏腑系统,以及它与自然界的关系。
人不是由单一的器官组成的,人体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而每个人的器官都有着他们的功能和特性,比如我们的胃主要的功能就是对于我们食物的消化,然后给身体供应上营养,而心肝肺的作用又各不相同,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一副人体器官分布图,用来讲讲我们身体的个大器官。
五脏位于身体内部,分别是心、肺、肝、脾、肾,这五脏相互联系,共同完成身体内部的工作。一般情况下,五脏有问题,先期我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呢,五脏在我们的体表各有一面镜子,通过镜子,我们可以了解五脏的情况。
在中医学里,皮、肉、筋、骨、脉被称为“五体”,它们在结构上密不可分,功能上互相为用,就像楼房一样,一层层盖起来便组成了我们的身体。同时,“五体”对应着身体的不同脏腑,肺主皮,脾主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如果能养护好“五脏”,“五体”也会得到滋养,疾病自然没有容身之地。
五脏六腑,是中医概念,包括了人体的主要器官。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主要负责生理功能和生殖;六腑,即小肠、大肠、胃、胆、膀胱、三焦,则主管消化、吸收和排泄。这些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建了人体内的奇妙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