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艺术的命运之殇:从“减薪“事件看戏曲传统折射的现实困境作为我国五大古老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魅力,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这部被誉为“地方戏曲集大成者“的艺术瑰宝,曾经在国内外舞台上熠熠生辉,成为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这是多少人可以脱口而出的一段戏剧。京剧、黄梅戏、昆曲、越剧……这些耳熟能详的传统艺术,是最能代表过去几千年我们所追求的语言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它们似乎越来越跟不上脚步了,或者说是现在的人,越来越沉不下心去感受这些传统艺术的美。
8月6日至8月11日,“2024 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活动在上海天蟾逸夫剧院进行。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韩再芬携老中青三梯队演员集中亮相上海。四台大戏,六场演出,“老三篇”+“新世纪里程碑”带领观众穿越时空。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石丽敏):9月3日下午,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宣布,按照“三年一大节”的举办周期,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举行。
【来源:安徽日报】近日,“黄梅飘香 戏满申城”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举办。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带领老中青三个梯队的演员集中亮相申城,上演多个经典剧目,展示了黄梅戏传承发展的新气象。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陈子君):“守好三观扬正气,莫为名利蒙了心。清朗行动治乱象,网络生态更明净……”10月28日晚,在“全国网络普法行·安徽站”活动的预热展演中,一台名为《共建清朗人人行》的黄梅戏表演,以古韵唱响网络普法“新声”,赢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
10月23日,海丰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璀璨非遗 梨园盛宴”国家级非遗戏曲交流演出在海丰影剧院拉开序幕,由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海丰县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带来的戏曲演出精彩纷呈,为广大市民群众带来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戏曲文化盛宴。
围绕黄梅戏起源地到底是哪里,湖北和安微两地网友从2007年起一直争论不休,双方引经据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根本平息不下来。甚至两地支持者在各种网络平台相互攻击对方,互黑、互骂、发展到攻击两地戏曲工作者、相关领域教授、专家。
黄梅县多彩旅游路城五段。(记者 余涛 通讯员 曹锦军 摄)从武汉站出发,高铁1个多小时便抵黄梅,乘景区公交专线,直达景区。7月5日晚,武汉游客徐帆一行9人入住黄梅东山问梅村,正巧碰上景区夏日夜游季活动开幕。
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全省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艺术单位精心策划,为市民及游客开展戏曲、歌舞、木偶、话剧、儿童剧、杂技、交响乐、曲艺等多种文化艺术表演,陪伴市民群众度过一个祥和充实的假期。
慈善公益报(章昱兴 蔡友恒)浓浓慈善情,拳拳为民心。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情暖万家”慰问活动为各地困难群众送去温暖与关怀,彰显了社会大爱,体现了慈善组织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正如中华慈善总会党委第一书记、会长宫蒲光所说,让慈善的暖阳照亮每一个角落,是慈善组织应尽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