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在O型臂3D导航系统的辅助下,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团队为一名3岁先天性脊柱半椎体畸形患儿琳琳(化名)施行手术,精准切除半椎体并矫正侧弯的脊柱。琳琳也成为全国儿童专科医院中首例该项技术受益者。
5岁的姑丽娜孜来自新疆喀什叶城县,因为患有先天性脊柱畸形,小娜孜日渐显现出了行走不稳的问题。最近,在宝山援疆干部的一路护送下,小娜孜从叶城来到上海求医,并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功完成矫正手术,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
一台手术正在进行中,C臂机360度缓缓旋转采集接受手术患者的脊柱影像,影像导入手术机器人的电脑系统后,三维重建清晰还原患儿脊柱椎体形态影像,通过影像,医生在手术机器人的“大脑”中规划好手术方案及最佳置钉部位,在机器人“机械手臂”的引导下,医生快速精准置钉。
随着年岁增长,两兄弟病情持续加重,连正常直立行走都成为难题,生活处处不便。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教授黄东生、副教授彭焰团队为小吴完成了“杆状体肌病”治疗,让脊柱侧弯的他能够挺起脊梁、独立行走,一下子就“长高”了15厘米。
2月21日,在O型臂3D导航系统的辅助下,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团队为一名3岁的先天性脊柱半椎体畸形患儿琳琳(化名)施行手术,精准切除半椎体并矫正侧弯的脊柱。琳琳也成为全国儿童专科医院中该项技术的首例受益者。3岁先天性脊柱半椎体畸形患儿琳琳的影像检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2月21日,在O型臂3D导航系统的辅助下,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团队为一名3岁先天性脊柱半椎体畸形患儿琳琳(化名)施行手术,精准切除半椎体并矫正侧弯的脊柱。琳琳也成为全国儿童专科医院中首例该项技术受益者。
日前,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学科接诊了一位罕见脊柱畸形患者。患者是慕自己江西老乡、医院脊柱外科学科带头人焦根龙之名,从江西老家驱车700多公里远道而来。所幸,在医院脊柱外科团队合力下,患者顺利实施手术并已出院。
记者 于伟 通讯员 李倩 颜廷振近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吕超亮博士团队成功为一名4岁先天性半椎体畸形致脊柱侧凸患儿实施了脊柱矫形手术,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现已顺利出院。这是该院完成一例高难度“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技术水平走在省内前列。
脊柱手术,因难度大、风险高,一直是医院外科手术中最难的一种。为保证儿童脊柱手术的成功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国内儿科医院里率先引进了能实时提供手术部位三维影像的 “O型臂”。昨天(2月21日),院方首次运用该技术,为一名先天脊柱畸形的3岁女童成功实施手术。
脊柱脊髓畸形这一令人生畏的疾病,其实质是胚胎发育早期,脊柱和脊髓未能形成正常的结构与功能。它如同大自然中的一棵扭曲成长的树,虽然依旧顽强地生长,但却难以达到挺拔的姿态。“脊柱脊髓发育畸形的临床类型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