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地缘紧张局势不断加剧,“弹丸小国”以色列打造的“智能杀伤链”,在中东地区的实战应用值得关注。以军正借助这些AI武器,利用大数据和算法定位、识别和打击加沙地带敌方作战单位,塑造对自身有利的国家安全态势,为全球军事安全和新兴技术治理带来新挑战。
财联社1月20日讯(编辑 黄君芝)自人工智能(AI)爆火以来,它已经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OpenAI和Anthropic在内的“AI领头羊”们还在向美国军方推销软件:让五角大楼更有效率,同时不会让人工智能“直接杀人”。
人工智能广泛运用于经济社会和国防各领域,在应对日益增长的复杂网络威胁中表现出强大的优势。未来网络空间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网络空间行动突出智能化网络平台支撑、可视化网络态势感知、智能化漏洞分析挖掘、高效化网络指挥控制等,将在未来网络作战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彻底改变网络作战面貌。
AI正在进入战斗决策领域。一旦出现问题,谁来负责?在一场可能明天就爆发的战争中,指挥官站在一排显示器前,聊天机器人发出警报并发布消息称,卫星已捕获一辆卡车进入某个城市街区,该街区被指定为敌方火箭炮发射的潜在集结区。
2月,以色列军队首次宣布,在加沙部署了一些人工智能武器装备。无独有偶,在俄乌冲突中,双方均被指部署了人工智能驱动的武器装备或信息系统。这些消息引发了人们对军事冲突中使用人工智能武器风险的担忧。军事专家警告称,人工智能也会犯错误,在军事冲突中,这些错误可能导致大规模平民伤亡。
从联合全域作战概念提出的背景出发,对新型作战概念给指控体系在体系架构、指控权限、部队建设、数据处理、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挑战进行分析,理论上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应对挑战,实现在联合全域作战指控体系协同中的应用,以为后续我军指控体系和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军队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随着新一代信息网络、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战争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由信息化赋能向信息化、智能化双重赋能转变;由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向无人化智能化技术支持下的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转变。
人工智能驾驶的X-62A验证机采用自博弈对抗算法,经过40亿次仿真训练后,具有较强决策能力,相当于拥有30年驾驶经验的顶尖飞行员2023年美空军部长肯德尔宣布至少要发展1000架左右的“协同作战飞机”即无人僚机,从机队中选取300架F-35有人战斗机,每架配备2~5架无人僚机,这
香港《南华早报》1月5日报道指出,在解放军东部战区于新年第一天发布的MV《中国人》中,出现了一片形状酷似新型喷气式飞机的银杏叶图像,这似乎是一种“间接官宣”,军事专家们也认为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中国的六代机正在研发中,并由此猜测机型名称为歼-36。
据英国《卫报》19日报道,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CEO马斯克以及谷歌顶级人工智能研究团队DeepMind创始人萨勒曼领衔的多家科技界大佬,与来自数百家公司的2000多名人工智能(AI)及机器人领域的科学家,在斯德哥尔摩国际AI联合会议上联名签署宣言,誓言绝不将他们的技能用于开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