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传记”系列图书出版了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杰弗里·迈耶斯的《约瑟夫·康拉德传》,全面而细腻地展现了这位拥有20余年海上生涯的传奇作家坎坷、动荡的一生,也深刻地解读了他的经历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联系。
1月2日,著名翻译家、学者王智量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94岁。我第一次去智量老师位于中山北路上海华东师大一村的家,是2005年10月19日上午。那个日期我记得特别清晰,是因为那天回到公寓,我感慨万千,记了很长的日记。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约瑟夫·康拉德的名字与中篇小说《黑暗的心》(1899)紧紧联系在一起,这部凝视人性之深渊的可怖作品考量着非洲与欧洲、文明与野蛮等重大主题(尽管当时几乎没有几个欧洲人听说过那种在中非地区蔓延开来的“恐怖”),1902年该书再版时竟惊动英国众议院(旋即通过了一项议案
百年倏忽而过,经典常读常新。当我们追溯一年前、十年前、一百年前就离开的作家时,会更加相信“写下即永恒”。2024年,一些作家离开了我们。或许上次翻阅他们的作品是昨天或几年前,甚至从来没看过,但当我们打开他们的作品时,可以说一句: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I, I can remember,我,我将永远记得,Standing, by the wall,在那城墙边,站着,And the guns, shot above our heads,而那些上了膛的枪,在我们脑袋上飞梭的子弹,And we kissed, as though nothing could fall,我们亲吻着,仿佛没有什么能伤害到我们,And the shame, was on the other side,我们将忘却所有的耻辱,Oh we can beat them, for ever and ever.
邓小燕、樊迎春、胡妍妍、姜振宇、李斌、李浴洋、刘欣玥、刘阳扬、刘月悦、罗雅琳、石岸书、相宜12人推开铸有巴金先生手模的大门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从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宏森的手中接过聘书,正式加入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队伍。
表面上,她的文字云淡风轻,故事平静如镜,为何可以动人心弦?我最喜爱的两句是分别来自《傲慢与偏见》的“Till this moment, I never knew myself”和《爱玛》的“If I loved you less, I might be able to talk about i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