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一座拥有1400余年建制史和1100余年建城史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的古镇古村、传统多元的历史文化街区、活态传承的非遗文化,奠定了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优势。
据悉,莆田市兴化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工程总投资3.18亿元,主要包括大路街、县巷、后街、衙后路、庙前街和坊巷等六条古街沿街商铺、历史建筑及原兴化宾馆及其广场的修缮和改造,配套建设公共停车场、古街沿街周边公厕及垃圾收集点,增补街区内消防设施以及改造街区原有的微型消防站。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的鼓楼区,南后街自南向北贯穿其中,十条街巷依次排列两侧,这里正是旧时福州达官贵人的聚居区,一千多年的休养生息使这里形成了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三坊七巷也是中国唯一保存下来的方向布局的街道。
随着城市发展,喧闹繁华从县巷褪去,清新的文化气息随着字画店铺而来东南网11月26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林智 李伟强/文 马俊杰/图)以九头十八巷之一的社衙头为起点,延伸出来的六条古街,是明清时代的莆田县衙所在,也是后来民国时期莆田县政府的所在地,在过去是名副其实的行政和商业中心。
图中topbi没有中文福州市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许多游客走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时,口中习惯性地将“坊”念作“fǎng”,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应当念作“fāng”。前日,本报告诉大家“莆田”、“闽侯”这两处地名的正确读音,那么福建省内有还有哪些难读准的地名、景点名呢?
【来源:福州晚报】■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二年(3)班郑景泰早上,太阳还才刚刚睁眼,我们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的营员们便在各位“古厝馆长”的带领下探索古厝里的福州文脉,了解福州古厝的“前世今生”。两天下来,我们探访了三坊七巷、林则徐纪念馆、戚公祠、昭忠祠和华林寺等。
县巷内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东南网11月25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林智/文 马俊杰/图)为期近三年的古街改造,有莆田版“三坊七巷”之称的县巷、大路街等城区六古街的改造工程,预计将于下周末前正式收官。目前,各个街道的指向路牌已建设完毕。据了解,莆田古称兴化,旧城规划素有九头十八巷之称。
庙前街口修起一个牌坊东南网1月2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伟强/文 马俊杰/图 实习生 李松荣)记者昨日获悉,莆田中心城区县巷、大路、后街、衙后、庙前和坊巷六条古街已着手设立第二个仿古牌坊——庙前古街牌坊。下阶段,或将根据实际情况,在其他四条古街设置相应的牌坊,提升古街整体形象。
莆田兴化古城终于即将开工了!关于这条宋城老街的改造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从最早的2011年开始到现在,该项目终于敲定了正式修缮。届时庙前路、坊巷等路口都将要封闭起来,封闭路段的商家、住户等房屋使用人也需提前做好腾退搬离工作。街采:对古街改造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