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这句话出自庄子《大宗师》中的一则寓言,要想准确理解这句话,则需要从解读整则寓言入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则寓言到底讲了什么吧。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
* 很多古人最钟爱的书都是《庄子》,包括曾国藩,它开创了古代散文浪漫主义的风气,汪洋恣肆,又极富哲理。但,它很难再让一个现代人深深的喜爱了,因为它太长了,而且文言字义太难懂了,即便是专业学者,没有前辈的注释参照,也很难顺顺溜溜地的读下来。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踏青节”,源自上古时代的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主要的礼俗活动,因而,这即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同时也是一个踏青游玩的欢乐节日。从中可以反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生死观。
《庄子:迈向超俗之境》,作者:[日]蜂屋邦夫,译者:张谷,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4年5月有死的存在者我们都是作为有死的存在者在世上享有此生。即便有何时、何地、如何死等区别,在最终都会死这一点上,古今东西,没有一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