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机床厂师傅手工铲刮工件的时候,可能会忍不住产生疑问:难道机器加工出来的产品比不上手工的工艺吗? 那可能是您对铲刮的理解还不够,人工无论如何也无法与机器加工相抗衡,甚至相提并论。但是机器加工也是有其无法避免的缺陷的。
近日,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钳工郑志明当选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成为广西首位大国工匠。3月13日~14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跟随自治区总工会组织开展的大国工匠集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广西汽车集团,挖掘郑志明26年来始终扎根生产一线,攻克一道道卡脖子技术难题的闪光故事。
原标题: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首席技师朱卫东,在微米空间挑战技术极限——机床装配精度达到头发丝的1/8朱卫东在零件翻转机构前,思考如何进行轻量化改进。 (受访者供图)用一根钢管,握管听诊,即可精准判断机床故障;凭双手研磨,毫厘拿捏,加工误差可达到微米级。
本报记者 沈靖然【绝活看点】从事机械加工行业35年,傅国涛能熟练操作各类机械加工机床,用麻花钻钻两张薄纸,能确保上层纸张顺利穿透,而下层纸张不损分毫。多年来,他成功改进10余种刀具,不断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
0.004毫米,亚洲最大的全向转动射电望远镜“天马”驱动系统的装配精度。当“嫦娥四号”朝月球背面飞去时,“天马”望远镜正在为这场“落月”之旅指明着方向。夏立:我们所有的精度是达到微米级精度的,这就是我们的常态。上海65米“天马”射电望远镜在建成时,性能达到“世界第四 亚洲第一”。
▼拉刮,导轨移动类的磨床的顶级刮法▼下刀处会太狠啊,留下一道`“横”刀痕,好看是好看,不利油膜形成!OKUMA有展示一块刮研板▼Moore的HookScraping是这样握刀的▼泊头的Hip Scraping是这样的▼一般机床厂铲刮工是这样“八仙过海”的▼接触精度,很少有人理解的
根据官方媒体最近的报道,在中航工业成飞首席工艺师陈雪梅的带领下,中国的歼-10飞机实现了十多个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成功摆脱了以往需要进口的尴尬局面,而其在加工工艺、工装设计与结构模型的建立、工装制造、数控编程等方面的综合性技术攻关也填补了行业空白。
光栅是进行光谱分析的一个关键单元器件。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2016年年底,我国制成世界最大面积中阶梯光栅,我国不再因光栅技术而受制于人。光栅在光谱仪器中是怎样应用的呢?研究团队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制作出如此超精度器件的?这项技术的进步对我国到底意味着什么?